第A6版:爱心城市 暖心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救人者致敬 更愿急救预案成为公交、物业的标配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乘客在公交车、业主在家中突遭疾病、盗窃等紧急情况时,几乎没有公交司机或物管人员会将这类突发事件当作“分外事”,鼎力相助那是必须的。这次出手救晕厥女孩的公交人,以及寒夜送孩子就医的物管员,再次展现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满满的爱心。

    但这类正能量事件看得多了,隐约觉得尚有“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公交、物业的相关人员能否在一腔热情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公司层面,要有一套行之有效且易让员工熟记的急救预案。这是因为,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小区之内,遭遇疾病等突发事件的乘客或业主,具体情况可谓千差万别,如果没有急救预案或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光凭经验与直觉贸然相救,难保不会帮倒忙甚至发生意外。而培训与预案,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意外的发生。

    刚刚看到一则央视新闻:我们在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用于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仪器)方面,无论是密度、培训、普及等都远远落后于美、日。如果能让AED进入更多的公交车和小区,更多包括公交司机、物管人员在内的人员通过培训掌握这项操作技能,就能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

    实际上,宁波市公交协会已多次组织开展过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一些物业公司也对员工进行过类似培训。在此基础上,不妨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和范围,让更多的公交司机与物管人员掌握一些急救常识;同时,在总结经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订或优化包括发现、上报以及观察、询问、急救、支援、送医和车辆调度等程序在内的急救预案,并成为公交、物业的标配。这样,面对突发情况,公交司机、物管人员才能临危不乱并处置有方,乘客和业主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救助。胡晓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