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26家市级部门的326项事项通过手机即可办理

常态化企业开办手续压缩至3.5天

2018年“服务争效”行动成效明显

宁波中心项目施工现场。记者 崔引 摄

    个人办营业执照不到4天就可以拿到,开食杂店可先承诺拿证开业、后检查审核;就医、不动产等事务可网上预约,办个人参保证明、户口、营业执照等可以通过APP、自助机办理……“六争攻坚,服务当先”。昨天,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服务争效”行动推进情况。

    看成果

    精心服务创新方法 超高层建筑提前一年半开工

    昨天,在宁波中心项目工地,两台国内最先进的全液压钻机正在进行作业。去年12月29日开工以来,这里已经打好了3根110米深、直径1.1米的桩基。这样的桩基一共需要打260根,耗时近一年。

    宁波中心超高层项目建筑高度达409米,包含国际甲级写字楼、世界顶级五星酒店,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如果按照正常的审批速度,开工时间起码要拖到2020年年中。”宁波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前期部经理徐锡告诉记者。

    重大项目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鄞州区发改局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科室负责人孙冬益带头起草鄞州区2018年重大项目攻坚方案,提出“区领导领衔攻坚、发改局监管督办、责任单位阵地攻坚”工作机制。

    去年,孙冬益在对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时发现,位于东部新城的宁波中心、城市之光等项目迟迟没有开工。调查后得知,这种超高层建筑的审批和开工环节多、要求严、时限长。

    孙冬益立即启动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推进机制,由相关区领导牵头,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超高层建筑的各项审批权在省里,有的甚至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批准”。

    怎么办?鄞州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带着孙冬益以及鄞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超高层建筑扎堆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取经”。最后,孙冬益形成了一份分阶段审批的可行性方案。

    通过分阶段审批,宁波中心项目在去年12月28日拿到地下室施工许可证,次日正式开工。徐锡告诉记者,地下室的施工图还在完善修改,目前通过审批的是桩基施工图。

    “桩基施工需要近一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边施工一边通过地下室施工图审批,不会耽误工程进度。”徐锡说,正是由于鄞州区、东部新城乃至整个宁波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精心服务,让宁波中心项目的开工时间至少提前了一年半。

    同样,去年10月,城市之光项目也开始分阶段办理各种手续。城市之光超高层项目的建筑高度为450米,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第一高楼。

    “春节前我们有望拿到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许可证,正月十五前后就能正式施工。”城市之光项目负责人说,如果按照正常流程,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城市之光至少要到今年8月才能办齐整幢大楼的全部手续。

    晒成绩

    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现“最多100天”

    项目审批速度快慢反映城市的投资环境,关系企业的投资信心。去年以来,我市在项目审批领域推出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100天”、“标准地+承诺制”、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项目投资“加油助力”。

    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我市取消、合并、同步了一批审批环节,推出提前介入、优化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务等30多项举措,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压缩至59天,房产类项目压缩至95天。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连续两个月备案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现“最多100天”,其中9月份备案量居全省首位。

    创新加快审批速度。去年6月开始,在全市全面推广工业项目按标准地供地。截至去年年底,新增工业用地宗数的84%已按照标准地出让,居全省第四。在进一步简化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的同时,我市着力推进项目会商会审和项目全程无偿代办相结合的精准服务机制,去年共为113个项目解决了190多个具体问题和困难,代办重大项目和重要民生项目113个,深入项目单位实行驻点服务、上门服务合计102次。

    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7多万户

    针对企业开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去年我市全面开展商事登记制度“1+5”组合改革,推进涉企证照由市场监管部门通办等改革措施。通过改革,全市常态化企业开办手续压缩至3.5天(其中宁海、慈溪等地压缩至3天),实现38个部门的293个事项“涉企证照工商通办”,完成证照通办8万余件。

    我市还实现了除股权变更、重组合并等业务外的90%以上企业注册登记网上自助办理,以及交通、建设、民生等三大银行400多个网点代办企业注册登记服务。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大激发了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去年,全市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7多万户,同比增长5.3%;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94万多户,同比增长8.9%。

    出口报关单无纸化比例超过99%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深化通商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打造更便捷、更高效、更智慧的通关环境。

    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度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加快关检业务融合整合,推行报关无纸化和进口“提前报关”。目前已正式启用新版报关单,全面取消进口分拨货物纸质舱单、移箱单、现场记录单,进出口报关单无纸化比例超过99%,进口“提前申报”比例超过45%。

    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截至去年底申报总量在全国率先突破2000万票,舱单、货物申报、运输工作等主要项目应用率均达100%。

    推动口岸提效降费:实行口岸收费公示公开,目前宁波舟山港本地外贸重箱港口作业包干费、装卸船作业费率下降20%,并同步推进免除海关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配套费用试点。

    据海关总署统计,去年宁波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与2017年基数相比分别大幅压缩72.21%、66.18%,完成国家要求的“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工作目标。

    26家市级部门的326项事项可通过手机办理

    去年3月1日开始,我市集中开展“打开半扇门、提升获得感”为主题的公共服务窗口整治行动,打响“服务争效”攻坚行动的“第一枪”。

    在第一轮为期两个月的整治中,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抓落实专项办对各地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窗口先后开展三次暗访检查,发现并曝光了40多个排长队、耗时长的七类具体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即查即改、举一反三。

    在去年8月的第二轮整治中,抓落实专项办发现并整改了教育、税务、市场监管等领域的12个案例共19个问题。

    同时,我市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推出“掌上办”“自助办”“一窗通办”“一证通办”“全城通办”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方式,让窗口不再成为“堵点”,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目前,“掌上办”,已实现水利、教育、文广等26家市级部门、326项事项,通过手机即可办理;“自助办”,已在全市设立近500台自助服务终端机,人社、公安、税务等91个民生热点事项,实现全天候自助办理;“就近办”,医院外配服务从原来的几家社区医院覆盖到379家三级、二级、社区等大中小医院以及925家药店,群众可以就近开方配药;“一证通办”,省定329项民生事项中超六成事项已实现“一证通办”;“一窗通办”,市县两级全部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登记、税收“一站式”服务,全过程2个工作日办结,部分不动产登记业务60分钟办结,同时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后续的水电气过户“最多跑一次”;“全城通办”,全市可全城通办事项达到844项,占审批事项总数的67.2%。

    展未来

    今年继续实施“服务争效”绿波带行动

    今年是“服务争效”三年攻坚行动的第二年,也是巩固现有成效、突破难点症结、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一年。我市将继续实施“服务争效”绿波带行动,聚焦民生需求、企业关切、发展趋势,全力做好公共服务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数字化服务再深化的文章。

    坚持在行政审批上主动服务。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精准落实“一事联办”“减证便民”等改革举措,更大范围实现政务办事的高度标准化、新型智慧化和集成高效化。

    坚持在项目攻坚上精准服务。紧扣“前期审批、要素保障、矛盾协调”等难点,形成破难服务清单,创新定点帮扶、难题会审、组团服务、全程代办等服务,实行项目攻坚动态监管,确保重大项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畅通无阻、快速落地。

    坚持在企业开办上高效服务。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加便利透明的准入环境和规范的退出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和食品流通领域“先证后核”改革,进一步“减证照,压许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

    坚持在民生热点上贴心服务。完善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努力做到“立即办、马上办、办得好、办得快”,力争广大市民群众从公共服务中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记者 林伟 通讯员 杨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