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案例撷英》汇编出版 全面展示智慧教育如何落地应用

城乡学校同上一堂课 大数据细挖每个人的特长

    近日,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修订编撰的《数字驱动 智能发展——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案例撷英》一书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共收录来自宁波市第一批、第二批中小学“智慧校园”学校的40个案例。

    与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智慧教育相关案例集不同的是,该书立足于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最生动、最有创新活力的校园视角,围绕一两个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事项,阐述技术如何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变革。其中鲜活的案例,更是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际经验。

    远距离同步课堂,让“天涯”若比邻

    在惠贞书院小学部的智慧教室里,正上着一节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室侧面的墙上有一块巨大的屏幕。大屏幕里,远在30公里之外的修人学校的学生,正热切地与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当老师出示一道选择题后,屏幕内外的两个班学生同时拿起遥控器进行选择,选择结果很快出现在教师电脑屏上,教室里学生与屏幕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呈现,老师再根据数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两所学校突破空间限制,实现异地同步学习。学生们共同聆听、小组合作、彼此探讨、推送成果、分享交流,实现了空间、情感的同步无障碍学习。

    “看着屏幕上一张张笑脸,感觉他们就坐在身边,网络把我们紧紧相连,好神奇啊!很期待下周的视频互动课。”身处惠贞书院的孩子们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津津乐道。修人学校的孩子们也对这样有趣的课堂意犹未尽:“我最喜欢的还是按遥控器的时候,那时,就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这样的学习真有趣。”

    惠贞书院位于市区,校内信息化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较雄厚;修人学校坐落于偏远农村,优质教师资源缺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两所学校通过逐步实施并推进“远距同步互动教学”,不仅激发了两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宽了教师的课程视野和教学专业视野,推进了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的流动,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大数据分析,用第三只眼看学生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校园大数据分析系统”页面中,显示着多张“形态各异”的蛛网图。每张蛛网图包含德育、心理、消费、考勤、社交、学习等6个维度,蛛网图上方则是学生的照片、姓名、所在班级、专业类别、班级排名、社团活跃度等信息。通过这些每个学生独有的“数字画像”,老师可以单独对每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多维度关联挖掘分析,还可以对学生的毕业率和升学率进行预测,这为教师开展个性化的管理与学习指导,为学生实现全面、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小文同学是通过大数据遴选出来的竞赛选手。他成绩优异,但好几次,班主任陆老师都看到他在吃方便面,于是,去查看了小文的消费数据分析,发现他家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后,便介绍小文到图书馆勤工俭学,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后来,小文还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该项目负责人周立山介绍,学生的“数字画像”汇集了学生在校产生的相关数据,有数据、文字、图表等作为支撑,就像观察同学们的第三只眼,解决了过去学生数据少、查询繁、对比难的问题,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就业等教育指导。

    以“智慧校园”创建推进校园信息化水平

    宁波一直以来都是智慧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基础建设和应用推广,宁波智慧教育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也成为宁波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智慧教育门户网站和学习平台总点击量近6000万,教师上传优质资源200余万个,近100T;教育资源网络商城“甬上云淘”入驻店铺超过200家,上架5000多种应用商品,成交量突破1.5万笔;“甬上云校”名师直播课在节假日邀请名师在线授课,已开课400余节,收看人数超过120万……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的重要目标。”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夏宏祥表示,“而‘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评估,是促进高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上应用落地,是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向智能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宁波于2016年启动“智慧校园”评估和建设工作,出台《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三年来已评出139所“智慧校园”。吴彦 叶赛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