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发现场附近找到的塑料碎片成了破案突破口。 |
村道旁,七旬老太被撞倒地,送医途中不幸死亡,而肇事者早已逃之夭夭。因事发夜晚,地处偏僻,无路灯,也无目击者,奉化交警在接下来的5天5夜里上演一出真实版的《刑事侦缉档案》,仅凭遗留在现场的半块拳头大小的塑料碎片,最终破获这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逃逸案,为逝者讨回公道。 现场昏暗,无目击者 仅找到遗留的塑料碎片 事情要从1月14日说起,当晚6点36分,奉化交警尚田中队接到报案称,在尚田镇沙栋头村附近有一老太倒在路边昏迷不醒。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勘查。 事故发生地处于尚岭线9km+745m处,道路两旁无路灯,能见度低。一老太斜躺在路边,一动不动,头部处有一滩血迹,双手擦伤,左脚鞋底有明显的向前滑行痕迹。 在她周围,碎小的塑料残片散落一地,经民警现场分析确认,残片属于电动自行车外壳碎片。综上线索,基本断定这是一起电动自行车肇事逃逸案。不幸的是,老太在送医途中停止了呼吸。 现场除了碎片别无其他,虽然可确定这些碎片属于电动自行车外壳,但已被撞得粉碎,无法从中找到有用的线索。奉化有30万辆电动自行车,要揪出肇事车辆谈何容易?奉化交警迅速抽调事故民警成立专案组,分析案情,介入侦破。由于案发地处偏僻,民警寻访多时,都未能找到目击者,而在监控排查中,也只在一路口处发现受害人经过的身影。仅有的线索为侦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民警决定再次前往现场,看看是否还能寻到其他遗漏的线索。 转机终于来了。经过仔细搜索,民警在事发路段旁的一排水沟处发现一块半个拳头大小的塑料碎片,形状相对完整,从材质上来看,与当时老太身边发现的碎料残片几近相同。 多日调查寻访 这块碎片成了破案的突破口 这块碎片也成了破案的突破口,民警带着它找到附近几家电动自行车行询问对比,又前往奉化周边的生产厂家进行调查。根据一名电动自行车行老板提供的信息,民警还联系到其他城市的供货厂家。终于,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台州温岭一家生产厂家确认这块碎片就是自己厂里某一型号车辆前壳内架上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条线索为民警确认了肇事车辆的具体车型。 于是,民警再次排查事发路段过往的电动自行车,锁定其中几辆外观相似的车辆,并迅速走访附近几个村庄进行大规模排查。可走访下来,还是没有发现疑似嫌疑的车辆出现,案情似乎又走进了死胡同。 既然附近村庄没有嫌疑车辆的影子,那会不会是周边其他更远一点的村庄呢? 虽然这加大了排查难度,但办案民警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反复查看周边其他路段的监控视频,终于有所发现。在案发前,一辆该型号的电动自行车经常出现在距离案发现场相对较远的村庄,可案发后再也没见过踪影。 上周五晚上7点,民警根据监控线索顺藤摸瓜,在尚田镇广渡村鲍村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应某。在应某家中,民警找到了他的电动自行车,并与现场采集的残片进行比对,两者缺口正好吻合。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应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据应某交代,事发当天傍晚5点45分,他驾驶电动自行车从家里出发,打算前往尚田镇场上村办事。“晚上6点多,天比较黑了,而且车速也有点快,当我发现这个老太太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了过去。”他说,当时心里很慌,下车查看发现四周并无其他人,再看看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似乎没有明显缺损的情况,于是就迅速逃离了现场。因为害怕露出破绽,这辆车之后就放在家里没有再开。 应某坦白,他知道这么做是违法,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逃逸了。万万没料到,奉化交警仅仅是凭着一块掉落在现场的塑料件就能追踪上门。如今,等待他的是法律的严惩。记者 陈烨 通讯员 何渊杰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