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员在照顾老人。通讯员供图 |
找药、端水、送服、扶上床、盖好被子……昨天凌晨,一群年轻的小伙子“破窗而入”,危急时刻客串起了护士的角色,帮助行走不便的患病老人吃药、护理。一举一动,尽是关爱和温暖。 昨天上午,记者从宁波消防119指挥中心了解到了这一起暖心的出警。最终,这名身患帕金森综合征的六旬老人化险为夷。送别这群小伙子前,老人给住院的儿子打了个电话:“没事了,消防员已经到了。” 昨日零点刚过,宁波消防119指挥中心值班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里,传来一名老伯含糊不清的声音:“小伙子,请帮帮我,我在家里下不来。”接警员询问之后,迅速将警情转给所在辖区中队——江北慈城消防中队。 一分钟后,数辆消防车风驰电掣地冒雨赶往现场。根据老人所说,他的家在慈城镇虹星村宋家湾一栋两层民宅。由于他口齿不清,消防员尽管在出警途中一直和老人保持联系,但始终没法弄清楚他的具体情况。 车子驶进村口,消防员对照地址,挨家挨户地找着门牌号,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又犯了难——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开门。雨越下越大,时间渐渐流逝,再不能耗下去了,现场指挥员看了看二楼的窗户,一声令下:爬进去! 几名消防员迅速架起了梯子,爬上了二楼,用力推开窗户,从窗口爬了进去。当时,老人正站在二楼楼梯口,努力尝试自己下楼。消防员见状,赶忙上前搀住老人,只见老人肌肉僵直、姿态不稳,身体微微抖动,要是自己下楼,极有可能摔倒。 “这好像是帕金森综合征吧。”经验丰富的消防员一看这种情况,不敢马虎,牢牢地“架”住了老人。根据老人示意,他要下楼,消防员就脱下战斗服,披在他的身上,以防止被雨水淋湿。之后,小伙子们扶着老人,小步下楼梯,将老人扶坐在一楼卧室的床边。 狭小的卧床两侧,一面堆满了药品,一面贴满了老人的孙子在学校的奖状。老人颤巍巍地指着那堆成小山般的药盒,又看了看消防员。“是不是要吃药?”消防员反应过来,过去拿药。可这么多药,哪一盒才是?消防员只好将药一盒盒递到老人面前过目,最后找到了老人要吃的药。 紧接着,消防员又按照说明书里规定的药量,帮老人配好药。托起水杯,帮助老人将含在口中的5粒不同的药片送服下去。过了好一会,老人缓过气来,脸色也好多了。消防员将老人搀扶到床上,脱下外套,帮他躺下,盖上了被子…… 归队时,已经是凌晨近2点了。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消防员眼看着老人的情况好多了,准备离开。老人一个劲地说着,“谢谢你们,小伙子!”紧接着,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拿起手机拨出了一个电话,“儿子,没事了,消防已经到了,放心吧。” 帮老人关上灯、带上门后,小伙子们就离开了。昨天上午,他们不放心,再次拨打了老人的电话,得知他情况尚好,也宽慰了不少。老人这时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据他说,他姓郑,今年64岁,平时一个人住在家里。他有帕金森病史8年了,每天需要从凌晨4点到晚上7点,服5次药。 “我就是晚上7点的那次药忘记吃了,上楼拿衣服时就觉得不舒服,想休息一会,可休息了也没缓解,反倒发了病症。”郑老伯说,他没办法,打了儿子电话。可儿子常年在外开车,身体也不好,这几天正在住院。当时,儿子建议他报警求助。 消防员们赶到帮他解了围、喂了药后,忙乱中,郑老伯也没想到给儿子回个电话,直到小伙子们要走,他才想起来,于是拨了过去,免得儿子担心。记者 马涛 通讯员 曲丹炀 快评 暖新闻里有酸楚 接到重病老人的求助电话,数辆消防车风驰电掣地赶到现场,消防员小伙子们架起梯子爬上二楼,从窗口爬进去,为帕金森综合征发作的老人找药、端水、送服、扶上床、盖好被子……除了点赞,这则暖新闻也让人读出了许多无奈与酸楚。 消防员的为民服务之心固然值得点赞,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消灭火灾及火场救护,还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现场救援。至于照料、救助重病老人的服务职能,更适合由家庭成员、社区组织、家庭医生或社会养老机构来承担。并不是说消防员一定不能为救助重病老人出警,而是说,在消防需求激增、警力捉襟见肘的当下,让消防员去客串护士,更可能是一种资源的“错置”。 现实情况却是,目前我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2%,已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失能人群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在本次宁波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基层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的相关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提升。目前,像这位重病老人那样,因种种原因在危急关头经常指望不上子女、社区、机构的老人并不在少数。消防员客串护士的暖新闻背后,有着满满的酸楚。 怎样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要养得好、医得好,而不是在危急时刻靠消防员来客串“救场”,应该是这则暖新闻带给我们的沉重思考。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