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已迈入超老龄化社会

做深做细养老服务,以解“近忧远虑”

去年,宁波晚报·博组客海曙白云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蓝天路108弄25号正式开张,大批老人前往体验。(资料照片)记者 刘波 摄

    宁波,已经迈入超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全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2%。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5%视为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随着养老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入住养老机构、接受专业化照护,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享受分项系列服务,都要求养老服务做得更深更细更人性化:不光要老有所养,还得养得好。

    养老服务,涉及千家万户,自然又是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A.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化进展速度与经济实力水平不相匹配,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愈加明显,不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满足老龄化的需要。

    一直以来,我市对养老服务业都高度重视,但养老服务仍面临诸多困难,比如供需严重失衡。以慈溪为例,至201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7.12万人,养老机构却只有17家,平均每百名老人仅拥有床位2.29张。

    去年4月,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当年10月1日起施行。我市民办养老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人大代表孙群燕认为,目前民间资本投资已成为推动养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是其发展“瓶颈”较多,还需要加大力度给予扶持。

    为了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孙群燕代表建议将养老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的考核考评。由主管领导牵头,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切实消除民办养老服务在政策、资源上的各种壁垒,确保其合理的投资效益回报。

    此外,孙群燕代表还建议进一步探索创新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合作共享机制,推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办民办合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养老业与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融合推进。

    B.发掘养老服务现有潜力

    随着我市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养老服务的供需将进一步失衡。通过建设来增加养老机构数量,这种方式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相对而言,整合养老机构现有的各类资源,充分发掘内部潜力,似乎更为可行。

    市人大代表高惠君提出,可通过发展“智慧养老”,有效缓解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她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已有不少地方开展智慧养老探索,如江北区开展智慧养老综合平台试点建设、镇海区搭建社会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鄞州区尝试“家院互融”养老模式,已取得不错成效。

    然而,从全市的总体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高。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0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2000多个养老服务站中,已接入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占比不足总量的三成,很多养老服务机构仍处于相对落后的“传统模式”。

    高惠君代表建议宁波市通过政策扶持保障、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育招引、创新探索发展模式等,来全方位推进“智慧养老”的加速发展。

    其中,她还特别提到建立养老服务大数据库,希望借力信息技术,“智慧”地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打破目前养老“信息孤岛”的现状。

    C.加速升级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

    相比城市,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更为稀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打通共享医养资源,是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养老需求、化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有效途径。这种养老模式,代表委员们在市两会期间多次提及。

    目前,宁波已就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从政策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不仅建立了对口支援、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联动机制,还将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立的医疗机构纳入了医保定点范围,较好地解决了养老机构内老人看病就医问题。同时,还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鼓励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然而,在一系列的试点工作中,这种模式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在市政协委员刘慧杰看来,要完善市医养结合型养老供给体系,首先需要确保“医养结合”建立模式的主体合法性。在完善政府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出台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服务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他还建议扩大医养结合体系中纳入医保的范围,增加医保配额。通过明确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扩大老年人医保支付范围和药品选择机会,使其在医疗资源使用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医养结合”虽好,但也是“高风险”领域,一旦纠纷“缠身”,便会大大降低相应服务机构的效率。刘慧杰委员认为,应完善考虑防范“医养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医疗事故纠纷预案,确保老年人在不同的阶段,由相应的部门承担风险管理责任。

    D.专业养老护理员

    队伍亟待建设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早已成为关系民生的大问题。随着人们对养老服务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一支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迫在眉睫。

    市人大代表刘新宇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养老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建设的建议。

    她说,目前我市的养老护理人员基本上以家庭妇女及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缺乏专业的护理培训和技能,虽然也有持证上岗的,但总体专业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如今,养老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早已跟不上市民高品质养老的需求。

    为了能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养老护理员队伍,刘新宇代表建议各高职院校增设养老护理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护理人员。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将社会上零散的养老护理人员纳入管理,统一进行专业培训,有条件的还要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使这些人员能够真正实现持证上岗,以确保养老护理的质量。

    除了“再教育”,刘新宇代表还建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为养老护理员设立政府特殊岗位补贴,稳步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确保留住人才。

    此外,她希望媒体能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正面宣传,让社会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

    记者 徐叶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