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1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年市两会热门话题之一。过去几年的发展证明,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他们普遍认为乡村旅游对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以“乡村旅游+”撬动全域旅游

    振兴乡村,产业为本。乡村旅游根植于乡村,与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深度融合,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联,是促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支点。

    2018年我市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市旅游投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乡村旅游成为投资热点。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市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共116个,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433.06亿元,当年实际投资36.5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实际投资15.16亿元,景区项目实际投资3.91亿元,旅游酒店等住宿接待设施项目实际投资11.7亿元。

    “2019年,我们将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综合性、兼容性的特点,挖掘农业产业附加价值,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张爱琴说。

    她提出,以全域旅游化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乡镇层面的全域旅游化工作,推动乡村旅游由点状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化,推动乡村旅游由观光休闲向体验度假转型。”同时以村庄景区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万村景区化”工程,以打造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用经营旅游的思路来经营农业,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村庄管理等方面融入旅游元素,实现景村一体化发展。

    此外,更要发挥“乡村旅游+”整合带动功能,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滨海渔业、民俗文化、健康养生、影视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游新兴业态。“2019年,力争完成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验收命名,培育创建10家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10家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10家市级休闲旅游基地。”

    打造“30分钟乡村休闲旅游圈”

    市人大代表、浙江达人旅业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李晶提出:“宁波应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以城市居民非计划的随机休闲消费为主要目标市场,打造30分钟内即达的乡村休闲旅游圈。”

    常年从事导游工作的李晶对此颇有感触,“目前宁波城郊休闲点不少,九峰山、万人沙滩、东钱湖、达人村、四明山等亮点频出,但近郊游优势并未凸显。”她举例称,江北区是宁波首个申请成功的国家农旅融合试点示范区,但从目前节假日旅游人口热力分布来看,当地的旅游热度依旧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农旅项目所在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不完善,更不能做到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公共交通连线。”

    李晶代表由此提出,相关职能部门可突出城市田园、城郊田园的独特优势,在全市开展休闲旅游公交线,增强区内各景点的交通串联,方便市民出游。

    文化礼堂建设“点睛”美丽乡村

    作为农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得以激活无疑将成为乡村旅游的点睛之笔。

    来自市民革界别的“80后”市政协委员毛坚认为,文化礼堂的使用强调“内容为王”,因此,要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首先要从礼堂活动上下功夫;其次,可以通过礼堂走亲的形式让各村的文化活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反复开展,提高活动效率;再次,强调礼堂个性的同时,也应注重统筹,“个人建议,在一村一品之上,至少每一街道或乡镇都应当明确一条礼堂文化的主线,各村活动策划和组织围绕主线展开,由此提高品牌含金量和稳定性。”

    “但激发文化礼堂的内活力,关键还在于人。”毛坚委员同时提出,应当让文化礼堂的受众——广大村民,变“被动看”为“主动干”,主动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各项工作中来,让礼堂综合民众意见而“建”,让更多村民有兴趣“用”,从而真正让礼堂“活”起来。

    市人大代表、宁波北仑巾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海波提出,以传承历史文化为重点,打造“更有乡愁”的新乡村,“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和文化长廊等,扩大公共文化供给,坚定农村文化自信,提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

    记者 谢舒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