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训练一个自由的灵魂,其要义就是学纯粹的、没有用的东西,越无用越纯粹越高贵越自由”,“学习几何就是学会怎么讲理。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讲理的,一类是不讲理的,讲理的是学过几何的,不讲理的就是没学过几何的”……吴国盛教授不用PPT,不用讲稿,信口讲来,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用近两个小时把“科学精神的起源”这一深奥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其间还“金句”频频,引来听众席上阵阵笑声。 人物名片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科技史、科技哲学和科学传播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科学的历程》《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希腊空间概念》《追思自然》等。 2月16日下午,吴国盛做客宁波图书馆新馆“天一讲堂”,主讲了《科学精神的起源》。 国人对科学有三大误解 什么是科学?讲座一开始,吴国盛首先梳理了国人对科学的三大误解。 “一是‘科’‘技’不分,以‘技’代‘科’。一说科学就想到科技,一说科技就想到技术,科学没了。二是对科学抱有过分功利主义的态度,把科学当成一种工具。” 第三个误解,吴国盛认为是过分强调分科。他解释,“科学”是一个翻译名,英文Science,中国人早期是把它翻译成格致学,即儒家所谓的“格物致知”。后来日本人有感于19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分科化,取“分科之学”的意思,把它译成“科学”。“中国后来引进了‘科学’这个名字,但被这个名字狠狠地误导了。我们老强调分科,从小分文科、理科,进入大学要选一个专业,这其实背离科学最初的思想,缺乏通盘的眼光,妨碍我们的原创性。” 科学为什么会发源于希腊?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为什么科学最初会诞生于2500年以前的希腊地区?吴国盛认为,科学的起源依赖于文化,对科学的溯源离不开对文化的分析。 中国古代是重农抑商的农耕社会,农耕社会对定居的强调造就了中国人的文化模式是熟人社会、血缘社会。而希腊和希伯莱这“两希文明”的一大特点是迁徙有余、安居不足,他们的社会建构方式不是熟人文化,而是不断地跟生人打交道。中国文化按照血缘来构建社会秩序,希腊社会则是另一种模式,即“契约文化”。 在血缘文化里,作为人的主要标志是有仁爱之心,即有情有义有爱;在契约文化里,凡事讲规则,强调的是自己。“希腊人非常强调自己,你有自己才能定约守约,契约才有意义。那你是一个怎样的个体?每个人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个子在长高,外形在变瘦、变胖、变难看或者变漂亮……什么是你不变的东西呢?所以寻求不变性成了希腊人性认同的主要目标。科学的起源,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寻求确定性,找到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这个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就是理性。” “通过确立不变性,确立你自己,获取自由的最高权威,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科学的由来。希腊人强调科学无用的特征,因为任何有用的东西必然就是忘记了自己,而成了他者的工具。为着有用的目的,你学这个东西就不是为了学它本身,它本身也就没了。你越有用越没有自己,越没有用越有你自己,所以要训练一个自由的灵魂,要义就是学纯粹的没有用的东西,越无用越纯粹越高贵越自由。恰恰相反,我们中国人觉得没有用的知识学它干吗?!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吴国盛说。 科学的精神首先是自由的精神 “源于希腊的科学有两个特点,一是无用,二是内在推演,这很厉害。”吴国盛介绍说,希腊文明独一无二地在世界上发明了一套演绎的知识,就是证明的知识,典型的三段论,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比如大前提是“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个人”,结论就是“苏格拉底肯定会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废话。对,只有废话才能满足希腊人的爱好,因为这样的废话具有恒真性,永恒的真。比如,你问外面天气怎么样?我说天气不好,在下雨。你过一会往外面一看,雨已经停了,我说的是错的。我如果说外面天气很好,但你过一会去看可能下雨了,我说的又错了。所以我只有说‘外面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才对,希腊人就很喜欢这样,他们的演绎科学看上去像废话。中华民族很务实,不愿意讲废话,希腊当时是奴隶社会,大量的奴隶主闲着,闲人就要搞闲的知识,他们貌似废话的演绎科学里有‘真’的含义。”吴国盛举例说,在希腊人的等量公理中,“等量加等量,和相等;等量减等量,差相等”,这不废话吗?“但希腊人从中发现了一个伟大的道理,我们很多人活在‘废话’里,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那个‘废话’就是理性。科学就是摸索这些理性。比如,我们芸芸众生都会说话、走路,但是我们怎么说话的?怎么走路的?不知道。这其中的规律一直被遵循着,但是我们不知道,科学就是研究这些规律。” 具体而言,希腊科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分哲学和数学两大门类,其中数学是希腊人学习科学的基本科目,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四门。因为希腊人追求数即万物、万物即数,研究数的规律,不仅仅是理解宇宙的秩序、音乐的秩序,也是理解伦理秩序的根源。其中,几何又成为古希腊的显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代科学有两大来源,一个是以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为代表的推理精神,一个是近代实验精神。《几何原本》的印刷量是世界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圣经》,“两希文明”的两大经典成为西方人阅读最多的书。 “我们现在学习几何就是向希腊文明致敬。可以说,学几何就是学会怎么讲理,人群分讲理的和不讲理的两类,讲理的是学过几何的,不讲理的就是没学过几何的。几何学的重要性不仅是非功利的,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即以推理的精神、证明的精神、论证的精神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吴国盛最后总结说,科学的精神首先是自由的精神,真正学科学的人必须有一种对世界的好奇心,对宇宙的奥秘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科学发展最终的动力,是原始创新最终的动力。 讲座预告 一、《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月23日(周六)14:00 地点:宁波图书馆新馆(宁穿路2100号)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华秀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金融学博士,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金融财务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财新专栏作家。曾担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员、英国科学院资助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欧洲金融杂志》客座主编等职务,主要研究中国与欧洲金融市场。 二、《漫谈〈易经〉与文化自信》 时间:2月23日(周六)14:00 地点:宁波图书馆永丰馆(永丰路135号)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孔维永,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品牌传播研究、符号研究、易学研究。在《学术交流》《商业研究》《传媒观察》《国学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三、《“斯”奔去兰卡》 时间:2月24日(周日)14:00 地点:鄞奉路258号 主讲人:姜坤,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副主任,中英文导游、高级茶艺师、高级酒店管理师、高级侍酒师、中级花艺师、中级经济师、高校创业指导师。研究领域为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策划。主讲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邮轮游艇服务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四、《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女性压力与情绪管理》 时间:3月2日(周六)14:00 地点:宁波图书馆新馆(宁穿路2100号)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张媛媛,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德认证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师、中国EAP高级执行师、宁波市健康与教育促进协会理事。擅长青少年学生及成年人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等疾病的预防与诊治,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压力及情绪管理等。 本版撰稿 记者 俞素梅 摄影 记者 周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