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动记录宁波教育改革发展丰硕成果

这些作品获2018年度“宁波教育十大好新闻”

    新年伊始,市教育局召开媒体记者恳谈会,共议宁波教育改革发展。经各媒体推荐和专家审议,结合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会上,公布了2018年度宣传宁波教育十大好新闻。这些作品生动记录了宁波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涵盖了教育国际化、“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抢人才”行动、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主题,成为这一年宁波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

    1 宁波:拥抱世界亮出“教育牌”

    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给宁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宁波布局的众多引擎中,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动力。宁波搭戏台,教育成为城市与世界对话的“窗口”;走出去,职业院校“出海”打响中国“金招牌”;引进来,建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练内功,培养具有中国底色国际视野的新人才。

    多年来,宁波教育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共赢开放,努力在服务宁波城市大战略中作出“教育贡献”,在参与国际国内教育合作中找准“宁波坐标”,在提高开放质量中探索“宁波路径”,在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中贡献“宁波智慧”。《中国教育报》 张婷 史望颖

    2 宁波奶奶周秀芳的湖南故事

    周秀芳2003年从李惠利小学退休,今年已经71岁高龄。2014年,她偶然得知贵州省惠水县正在招募教师去支教,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踏上了“大龄支教路”。半年后的2015年春节,回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好友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或许更加需要支援,便决定去看看。这一看,她就再也没离开。

    她还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截止去年10月,周秀芳已累计发动3000多人参与捐款、结对,捐建的21所学校中有8所已投入使用,1700多名孩子搬进新教室,322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建校和资助贫困生累计捐献款物达2000余万元。助学之余周秀芳还积极为山区脱贫而奔走,将爱心支教上升到了东西协作扶贫的新高度。 《光明日报》 曾毅 干杉杉

    3 风雨护学十五载 浙江宁海“最美摆渡人”感动社会

    长街镇隔洋塘村是宁海县唯一的海岛村庄。2002年,由于隔洋塘学龄儿童减少,村里的小学被撤并,整个岛上的小孩都要到长街镇小学岳井片校就读。从村里到学校,中间隔着海,孩子上学要坐20多分钟的渡轮,为保障孩子路上的安全,当时的老校长和老师们给家长作出承诺:每周派专人负责,送孩子上学放学。为了这句承诺,住在隔洋塘的张翎飞,主动揽起了护送的任务。这一坚持就是15年。每一次护送,张翎飞从不缺席。

    2018年1月14日凌晨,15年坚持跨海护送学生的张翎飞老师因病去世,年仅56岁。然而,学校的13位老师接过“接力棒”,组成了“摆渡人”团队,每周轮流护送隔洋塘村的孩子们。

    人民网 张巧淑 陈云松

    4 宁波破解30年无高水平大学人才“心病”

    在国内5个计划单列市中,宁波市一直为缺少高水平大学和人才苦恼了30多年。直到2018年,这桩“心病”开始得到缓解。

    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2018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分别在宁波启动和建设创新研究院、宁波研究生院,以及宁波分院等。与此同时,武汉大学等“985”、“211”、“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以及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弗兰采维奇材料研究所,也在宁波启动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工作。

    据宁波市委人才办统计,截至发稿时,宁波已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134家。其中,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国家级示范院士工作站6家;共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26位,院士创新团队162个,高层次专家1076名。《中国青年报》 李剑平

    5 宁波16岁女生为癌症病人画画

    “复眠”(网名)是一位16岁的宁波高二女生。从小热爱绘画的她,在国庆假期里,做了个让人吃惊的选择——她来到宁波鄞州人民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走近乳腺癌病人,用自己的画笔为她们画画,陪她们聊天。

    “复眠”说,自己原先是挺畏惧死亡的,甚至设想过很多次自己会不会在年轻时死去。想到死亡时,最多的就是恐惧害怕。但在医院里看到她们单纯的生活态度,将自己从这样的忧郁不安里拯救出来,是救赎。《浙江日报》 竺佳

    6 宁波教育开启抢育人才新征程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宣布了2018年起的“抢人才”目标:力争引进多所名校名院名所,建成1至2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高校;面向全球争抢顶尖人才特优人才100名左右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个左右。同时,实现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长,加快制造业应用研发紧缺人才和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这是宁波继市委组织部发布重磅“抢人才”公告后,推出的第二个“抢人才”行动。

    2017年宁波抢育人才成果颇丰。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全职入职宁波大学,填补了全职在甬工作院士的空白。截止发稿时,全市高校拥有院士2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4人、“甬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1人、讲座教授17人、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1200多人、教授300多人和市“3315计划”创新个人25人、市“3315计划”创新团队9个。《宁波日报》 蒋炜宁

    7 教育不是制造失败者!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麻辣开讲,被赞“走心”

    2018年11月21日下午,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就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行了宣讲。近两个小时的宣讲会,朱达不仅“原汁原味”宣讲了大会精神,还主动谈及宁波教育现状,毫不避讳地触及一些热点甚至敏感问题,不时以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现场掌声不断。

    朱达警醒在场学生,“成长比成才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自爱比他爱重要,一个人只要心中有阳光,身上有正气,那就能够走得远。心理阴暗,见不得阳光,那离抑郁就不远了。”甬派 成良田 张弛

    8 8年后我便成了你 贵州挂职教师宁波寻恩人

    2001年深秋的一个傍晚,罗先徘徊在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的校园里,为继续求学的开销担忧。幸运的是,千里之外的庄桥中学赵燕威老师看到了一份当地求助学生的名单,她决定资助罗先念完高中,还给他写了封信。这封信,瞬间点亮了罗先的世界。经过三年寒窗苦读,罗先考入了贵州师范大学兴义学院,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了老师。去年年底,罗先以册亨一中政教主任的身份,被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委组织部派到惠贞书院挂职,在惠贞书院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和赵老师见了面。一句“18年后,我便成了你”,让两人瞬间泪目。《宁波晚报》 徐叶

    9 改革开放40周年宁波教育特别报道

    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都市快报》宁波地区垂直号“宁波有料”联合“宁波教育”推出“时光见证·改革亲历”宁波教育专栏,特选取北仑白峰幼儿园、宁波成人教育学校、东南小学和宁波大学,从幼教、成教、基教、高教方面报道唤醒宁波教育记忆。

    与此同时,特邀请一线教师进行专访:例如生于1978年的海曙教师、工作近20年的宁波市实验小学沈晨芸浅谈语文教学的变迁。其中,宁波老年大学的徐奕老师收藏着一条不起眼的教鞭,却承载着整个家庭最重要的回忆——三代同为教师。以小见大,取得了较好口碑及影响力。 《都市快报》 莫荏婷

    10 60名宁波援疆援藏老师要启程了 这一走就是一年半

    “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宁波援疆教师行前教育暨欢送会上,李惠利中学化学老师刘海说起临行前的一幕,还是不免有些激动。这一次和他一道前往新疆的还有59位老师,分赴新疆6所学校,为期一年半,将承担起推动受援地全面开展双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职责。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万银巨总校长还将带领团队,作为首任校长承担起援建库车县阳明小学的重任。

    2017年末,中组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了《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首批向西藏、新疆新增援派教师4000名。全省共挑选出首批447名支教教师,其中宁波援藏教师1名、援疆教师59名。至此,宁波市共选派援疆教师167名。2018年,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现代金报》 章萍

    吴彦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