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幼晴 现任江北区洪塘街道宁静幼儿园园长。从教20年,曾获江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海曙区阳光公益最美志愿者,江北区学前教育研究会优秀会员等荣誉。承担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有课题《奇沙妙想 伴儿成长——幼儿园创意沙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获宁波市规划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课题《小小建筑师项目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论文《开展“多元化”的田园课程有效策略研究》获区一等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或在市区级获奖。 6岁的孩子因鞋带散了不会系而急哭,9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10岁的孩子要奶奶喂饭……“温室效应”下,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小,不必培养动手能力,长大自然就会了,有的孩子甚至从小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凡事依赖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江北区宁静幼儿园园长叶幼晴认为,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且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多年来,她致力培养新时代的“五动”幼儿,即动手、动脑、动情、动心、动理,将颇有些工匠精神的“儿童工坊”办出了特色。 懂裁剪也能巧下厨 各个都是生活达人 初次到访,你会发现宁静幼儿园围绕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创设了不少有趣的动手环境。比如,1楼的“食尚街”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美食创作,小班以果蔬造型拼盘为主,中班效仿宁波百年老店缸鸭狗制作传统面点和小吃,而大班则学习烹饪经典菜肴,让人宛若置身宁波食府。3楼的“潮衣阁”是孩子们裁制服饰、箱包的地方,大到角色一条街中的厨师服套装,小至桌布台布,全都出自小设计师们之手。 每周五的“童梦游戏”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大班的哥哥姐姐带上中班的弟弟妹妹们背起工作包,戴上工作证或游戏证,领取游戏币,体验着劳作、买卖、交谈的真实场景。 渐渐地,孩子们喜欢的超市、电影院、动物园陆续“入驻”到了幼儿园。叶园长介绍,源于孩子们的兴趣,在幼儿园的角色一条街上就坐落着一家纯手工打造的超市,连货架、柜子都是孩子们用木头、纸箱和废旧家具组装而成的。“我们定期带孩子们去周边的商超进行有目的性的观察,这次学习商品分类陈设,下次访谈营业员的工作日常,之后还组织查看食品标价……”基于建造超市的点滴过程,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协作能力明显提升,也更加善于观察和热爱生活。 和孩子一起玩创意 尽享亲子制作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但叶园长直言,实际生活中,幼儿的生活大都由长辈“包打天下”,尤其是在“隔代亲”的教养下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有些90后家长自身的动手能力都非常薄弱。 因此,在每学期一次的亲子制作节,叶园长会特别邀请年轻家长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迸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小鬼当家”的主题创作,一座温馨童趣的快乐小家就是在众人的集体创作下呈现在操场上的。建筑组的孩子们负责设计沙发、茶几、电视柜、空调、小床等,通过家长资源,共同收集材料,并用易拉罐、纸箱、木头完成搭建;布艺组的孩子们根据陈设裁制相应的沙发套、桌布、床单、被套等软装,而美食组的孩子们在制作水果沙拉之余,还给巧手妈妈们打下手,将葱烤鲫鱼、萝卜烤肉等一道道硬菜搬上餐桌,招待客人。 亲子间的默契配合,让不少家长都感叹仿佛重温了童年时光。而在叶园长眼中,这一件件家具,一处处摆设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无价宝”。她并不主张为办一次活动大费周章,而是把一次次活动积累的作品放置到幼儿园的走廊展示,并运用到日常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有孩子们参与的影子,而我们的追求来自孩子的思想和痕迹。” 改变“保姆式”育儿 多培养探究思考力 在很多传统家庭的教育观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之于幼儿并不是学习,似乎只有拿起书本才称得上是学习。对此,叶园长表示,让孩子先学会系鞋带,而后学背唐诗,或许不是一件坏事,“高分低能”也绝不是孩子成长的方向。 “我们的家长应该改掉‘保姆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把散落的玩具分门别类收纳起来,把阳台晾晒的衣服收到房间的柜子里,饭前为每一位家庭成员放置碗筷和勺子等,并抓住时机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当然,在孩子出现诸如鞋子穿反、纽扣系错、打破碗碟等失误时,也不该嘲笑、训斥,甚至打骂。多发现他们的特长,是善于剪,还是善于画,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发展静下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孩子勤探究、善思考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此外,叶园长也关注到了无论是日常接送,还是家长会的出席情况,父亲缺位的情况普遍存在。“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父爱关系着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其他亲人无法替代的。”未来,叶园长还计划通过力量型运动会、爸爸助教等形式,为父亲们提供平台,不错过孩子的成长。 记者 鲍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