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2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岁男孩太“高冷” 被幼儿园劝退

这样的孩子逐年增多,根源在父母

    3岁半的东东(化名)从外观来看是个健康正常的小男孩,但他很少说话,好动,从来都是自顾自玩耍,不理会其他小伙伴,还容易发脾气。在幼儿园里待了两个月后,老师无奈将他劝退了。因为东东的“高冷”表现可能是孤独症或是多动症导致的,建议东东父母将东东带到医院看一看。

    问题

    从小开始宠,宠出“高冷”男孩

    “近年来,和东东差不多大、有着同样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大部分并不是孤独症或其他相关疾病,而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市妇儿医院儿保科主任吕兰秋表示。

    “一个孩子来看病,5个大人陪着。”吕兰秋说,一看东东就诊时的架势,凭着多年临床经验,她就隐隐感觉这孩子成长氛围可能有些不妥。

    经了解,东东是本地人,今年3岁半,一直与父母、外公外婆同住。东东父母经营一家烟杂店,生意很好。每天出门时,东东还没起床,回家时,东东又已经入睡,常常一整天都见不到一面。

    外婆负责东东的饮食起居,外公负责“宠”他,一日三餐都喂。东东每天有六七个小时在看电视、看iPad中度过,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东东就会又哭又闹,不是满地打滚,就是拿头撞墙,外公外婆感觉“镇不住”这个外孙,就找东东奶奶帮忙,但情况也没有得到很好改善。

    在上幼儿园后,东东暴露出更多问题。好动,无法配合老师,无法融入集体,不会好好说话,动不动打人,经常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诉求。

    其他孩子不喜欢东东,家长们也抗议,两个月后老师只能将东东劝退了。临走,有老师提醒东东父母:孩子好动,少言寡语不理人,会不会是多动症或孤独症啊?

    上周末,东东在父母、外公外婆和奶奶的陪同下来到市妇儿医院儿保门诊。诊室里,东东不是低头玩着手机,就是走来走去,并不理会大人们在说什么。

    处方

    父母每天各抽1小时进行优质陪伴

    “在外行人看来,可能认为孩子患了孤独症,但仔细询问后我发现并不典型,主要还是教养方式不对。”吕兰秋的话让东东父母稍稍松了口气,但吕兰秋随后又指出,如果教养不改变,孩子的症状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导致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吕兰秋开出一张特殊处方:东东父母必须每天各抽出1小时陪伴东东。“我们所说的陪伴是优质陪伴,即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玩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多玩一些亲子游戏,双方要有频繁的互动、交流,真正做到养中学、读中学、玩中学,而不是伺候、敷衍孩子。”吕兰秋说,“如果家长埋头刷手机,然后隔几分钟看看孩子在做什么,这只能叫‘看管’,不叫陪伴,是没有效果的。”

    “优质陪伴永远不晚,但越早越好。”吕兰秋表示,0到3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大脑在这个阶段最为活跃,可塑性最高。儿童早期发展决定了个体自身的发展潜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

    提醒

    这类孩子逐年增多,根源在父母

    近年来,到市妇儿医院儿保科就诊的这类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少言寡语不理人,有的脾气暴躁爱打人,还有的动来动去、一刻不停。“其中被诊断为孤独症、多动症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孩子还是由于教养方式不对而导致了许多行为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疏于对孩子的陪伴。”吕兰秋说。

    吕兰秋强调,儿童养护人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儿童养护人有没有较高的素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身心能否良好发展。儿童养护人优先是父母,而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如果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亲自抚养,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时,要特别注意3点:一、想方设法提高老人的素养;二、每天再忙也要抽1小时陪孩子玩,万万不能当“甩手掌柜”;三、从出生开始就应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儿保科进行健康检查,让医生定期评估孩子的体格发育和身心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干预。

    另外,对于小部分确实有孤独症、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家长不要纠结于诊断,而要尽早开始针对性干预。“不同的专家可能会给出不同的意见,四处求医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也会耽误干预的黄金时期。等最终诊断明确了,孩子也错失了最佳的干预训练时机,这是非常可惜的。”吕兰秋说,无论是确诊的患儿,还是普通的有问题的孩子,科学的干预训练都是有益无害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把握时机,持之以恒。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马蝶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