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3·5 雷锋在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受助者的感谢 志愿者这样说——

“‘无以为报’? 这就对了!”

不求回报,不计得失 正是他们追求的奉献精神

2月下旬,志愿者们去阿伟家里看望。通讯员供图

    “5年了,每次我们向张师傅道谢,他总说,这是他和阿伟的缘分,是应该做的!但作为家属来说,张师傅他们为阿伟付出太多了。我们真的无以为报……”昨天,市民朱阿姨给本报打来电话,说在3月5日“学雷锋日”来临之际,她希望通过晚报向北斗心灵生命关怀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特别是张孝杰师傅,表达全家人的谢意。

    A 病人家属诚挚感谢

    “这句‘应该’,让我们无以为报!”

    朱阿姨今年70多岁了,她的儿子阿伟患尿毒症多年,前不久离开了人世。

    “这些年,真的多亏了张孝杰师傅和他同伴的帮助。”朱阿姨告诉记者,阿伟生病后,心情一直很不好,甚至还一度想不开要自杀。从2014年开始,张师傅和志愿者每个月都带着食品、日用品上门看望阿伟,陪他聊天,“是张师傅一次次的开导,让阿伟逐渐走了出来。他对阿伟的好,连我们做父母的都比不上!”

    “一年前,阿伟病情越发严重,一周要去医院做好几次透析。我和老伴年纪大了,每次乘公交陪他来回,根本扛不住。我们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马上联系了出租车车队的林师傅来帮忙。不管过年过节,林师傅每周三次义务接送,让我们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朱阿姨说。

    今年2月下旬,阿伟的身体已经没办法做透析了,只能躺在床上煎熬。2月23日,看到阿伟身体不停地发抖,朱阿姨心里很慌,马上联系张师傅,请他过来。

    “当时,阿伟还是清醒的,他心里有话,没跟我们说,却都跟张师傅说了。”朱阿姨边说边流泪,“我就在一旁听着。阿伟说,他很难受,想早点走……他说,谢谢张师傅这么多年来看他、帮他、照顾他……”

    “阿伟走的那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脑子里只想到要给张师傅打电话。张师傅让我别慌,说他已经帮我们联系了人,对方考虑到我们家的情况,会上门帮忙的。”朱阿姨说,阿伟的后事,她全凭张师傅“撑腰”,才坚持了下来。

    “我们多次向张师傅道谢,但他却一直说,这是应该做的。与我们无亲无故的他,帮了我们这么多年,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只说了句‘应该的’,这让我们无以为报!”朱阿姨说,家里本来想做面锦旗表达谢意,却被张师傅拒绝,张师傅让她们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之前,我曾让外孙女写过一封感谢信送去,但我还是想通过晚报,再郑重感谢一下志愿者们。”

    B 志愿者们淡然处之

    “陪伴病人和家属平安度过,我们做的并不多”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上张孝杰时,他正在参加社区的学雷锋活动,“明天就是‘学雷锋日’,社区里组织了摆摊服务,我没什么手艺,就是帮点小忙。”

    问起阿伟的事,张孝杰说,这都是缘分,“5年前,我去医院住院部看望一位病人,在病房里看到护士在给一名男子打针,可男子却不停反抗,想要拔掉针头,嘴里还嚷着‘我真的没钱打针,不治了,我不想活了’,男子的母亲就在旁边,一直哭。”

    当时,张孝杰打听了下,男子叫阿伟,50岁,得了尿毒症,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这家人太可怜了,旁边一些好心人当场给阿伟捐了钱,我也塞给他500元。”

    从医院回来,张孝杰心里一直记挂着阿伟的事,他决定和阿伟家结对。于是,他跑到阿伟住的社区了解情况,然后上门“毛遂自荐”。

    “第一次拜访,我是和队里的志愿者吴老师一起去的,在他们家聊了很久。看着阿伟和他的家人无助的眼神,我们两个也忍不住流泪。”张孝杰说,结对之后,他每个月都会在北斗心灵的志愿者群里发通知,召集志愿者一起去阿伟家,给阿伟和他的家人做心理疏导,有时也帮忙做做家务。阿伟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他就联络海曙区社会服务中心,帮忙对接社会资源,“现在回头想想,我做的并不多,我们北斗心灵团队里的志愿者们,都是这么在付出的。”

    记者了解到,张孝杰今年已经70多岁了,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可他却经常忙得不分昼夜:到医院慰问重病患者,在社区陪伴高龄孤老,帮助家属料理逝者后事……他还结对了10多位老年人,定期上门看望。“生离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事,能帮助、陪伴病人和家属平安度过,就是一件好事。志愿工作不分大小,总得有人做。我做了这么多年,已经熟悉了,习惯了。”张孝杰说。

    C 这是一群“特殊”的志愿者

    在临终关怀服务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很多人以为,临终关怀,就是陪伴生命最后的一程,其实不是。临终关怀,是在病人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内,帮助他减轻疾病的症状、缓解病人和家属的恐惧和痛苦,做到前期介入、临终关怀、善终善后。有些情况下,关怀服务要一直跟踪到家属释怀、走出阴影。”北斗心灵生命关怀服务队队长刘永明告诉记者,每送别一个人,每面对一次死亡,都很沉重。可是,相比于让病人平静、有尊严地离开,让家属们能够坦然面对今后的生活,大家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前期陪护还好,但在后期,没有强大的内心,根本承受不住。”一位志愿者说,他刚开始服务的时候,好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悲痛中,后来,是团队通过分享会的形式互相疏导、互相鼓励,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走出悲伤。“服务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也体会到了我们坚持下去的意义。”

    D 他们也有话要说

    “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奉献的真谛,就在于此”

    “北斗心灵团队的成立,最初就是由于一群志愿者自发地在做临终关怀的服务,他们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任何得失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很多病人家属表达感激之情时对我们说‘无以为报’,这就对了!不求回报,就是学习雷锋奉献精神的真谛。如今,不仅仅在‘学雷锋’日,在平时也有很多志愿者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他们能够坚持服务的内在动力,就源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雷锋精神的追求,只要我们都愿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社会风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刘永明说。

    北斗心灵团队还曾服务过一个老人,经过数月的相处,老人已经把志愿者当亲人看待。后来,老人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想做点什么作为回报,就打算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捐给北斗心灵团队,希望把爱心传递下去,“这房子我们自然不会收。如果接受,就是我们目的不纯了,我们也是平凡人,只想真心地去做一些分内的事,让病人感受到社会还是美好的。”刘永明说。

    目前,北斗心灵生命关怀服务队共有195位注册志愿者,其中能够全程服务下来的志愿者只有50位,因为全程服务需要志愿者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当然,也需要志愿者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廖佳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