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3·15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廉价辣条生产现场触目惊心医疗垃圾成了儿童玩具原料……

央视3·15晚会曝光一批坑人案例

黑色产业让医疗垃圾变成日常生活用具。
小小的“探针盒子”让个人信息全部“吸”光。
药师不在岗的背后,是多个行业“挂证”现象的泛滥。
“714高炮”小额网贷逼迫着贷款者走向绝望。

    昨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8点,央视3·15晚会开播,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主题是“共治共享、放心消费”,聚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互联网消费等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行业内幕和消费“潜规则”等。此外,本届晚会还加大了消费预警力度,通过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将假冒伪劣商品拒之门外。

    医疗垃圾摇身一变成“菜袋”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包括输液瓶、输液袋、一次性注射器、血包等,都应该被集中无害化处置。而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不法商家和加工工厂却将医疗废物加工成了破碎料等再生颗粒出售。

    央视记者向这个黑色产业链的下游追踪,河北几家做再生颗粒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生产的再生颗粒,大部分被下游企业加工成编织袋、菜袋。小小一家加工厂,每天生产的蔬菜网袋数量高达10万多只,行销全国各地。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山东临沂一家主要生产各式儿童玩具的企业,负责人承认,这里做儿童玩具经常会用到废旧医疗再生料。

    3·15晚会将此事曝光后,陕西西安的执法人员迅速出击,对这些加工作坊进行连夜取缔,接下来将会展开全面排查。

    土鸡蛋背后藏谎言

    央视记者在全国各处卖土鸡蛋的售卖点看到,这些土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的价格高出一两倍。售卖土鸡蛋的网络平台也是极力推荐,说生蛋的鸡生活在野外,平时只吃虫子等。在一般消费者认知中,对于土鸡蛋和笼养鸡蛋的最大差别就是蛋黄哪一个较“红”。而在某家养殖场,记者看到没有一只散养的鸡,全都是笼养鸡,但撬开蛋壳,蛋黄却都很红。原来,商家为了给鸡蛋上色,就给鸡吃添加了“斑蝥黄”的饲料。

    在原农业部发布的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斑蝥黄是可以作为着色剂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使用的。负责人告诉央视记者,这种添加剂对使用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在适当范围内,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经过专家的科学考证,土鸡蛋的营养成分和普通鸡蛋差不多,请消费者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所蒙蔽。

    廉价辣条生产现场触目惊心

    央视记者在河南开封多所学校附近,看到一放学就有很多小学生冲出校门,跑到附近小店购买价格在0.5元、1元的辣条。孩子们纷纷表示:“几乎每天都来买辣条,我一口就闷(吃)了。”记者购买了几袋品牌名为“虾扯蛋”的辣条,并按照辣条包装袋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河南开封兰考县的生产厂商。加工厂内的情况令人震惊:生产线上的面球四处飞溅,生产车间地面上,满地粉尘与机器渗出的油污交织在一起。搅拌桶上也满是油污,搅拌机旁边几米远就是水池。水池墙壁上到处是黑色污点,水池里白色水桶边上、水瓢上都覆盖着厚厚的污垢。在配料车间里,记者看到地上摆放着单双甘油酯脂肪酸、三氯蔗糖、甜味剂、增味剂、保鲜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十几种添加剂。生产厂商透露了这些辣条热销的秘诀:味道要重,要特别,要让孩子们喜欢。在号称“辣条发源地”的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在包装车间里,辣条堆满整张桌子,电子秤、脏兮兮的抹布就和辣条堆在一起。

    随后,京东等相关卖家均快速下架了这些品牌的辣条。湖南、河南当地的联合执法队伍迅速出动,针对3·15晚会上曝光的“辣眼睛”的生产厂家进行现场整顿。

    “探针盒子”让

    个人信息几近“裸奔”

    “如果3·15曝出来,3·15之后就要开始查了;如果3·15不曝出来,那还可以用1年。”这句“坦承”又具有高度“预见性”的话,出自一款高科技产品“探针盒子”的从业者。暗访中,该从业者还“自豪”地告诉央视记者,他们公司研发的“探针盒子”,只要用户手机的无线局域网处于打开状态,就会向周围发出寻找无线网络的信号,“探针盒子”发现这个信号后,就能迅速识别出用户手机的MAC地址,转换成IMEI号,再转换成手机号码。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公司还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搜集个人基本信息,并由此推断出其婚姻、教育程度、收入等更细致的信息。他们将这种小盒子放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写字楼等地,肆无忌惮地搜集着个人信息。

    诊所的“执业医师证”

    是花钱租的

    20多家药店,虽然每一家都悬挂着执业药师证,但药师实际都不在岗。执业药师为何集体“消失”?其实这些药店根本就没有执业药师。执业药师证是花钱租来的,业内俗称“挂证”。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不单单是药店,诊所等医疗机构也存在“挂证”现象。“挂证”背后已经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不少企业甚至直接做起了“挂证”中介的生意。在聘证网上,执业医师应聘兼职的信息有4925条,执业药师的应聘兼职信息更是高达11800条。该网站工作人员透露,所谓的兼职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为了“挂证”。而部分有证的医生表示:“(出租医师证)就一次性给2万元。没人查,反正大家都在租。”

    除了医疗行业,建筑行业也是“证件挂靠”的高发行业。更让人心惊的是,在这个“证件挂靠”利益链中,每个参与人都知道自己的做法违规违法,但谁也不愿意捅破。

    “714高炮”小额网贷

    伤害着每一个贷款者

    董女士在一家小额网贷平台上借了7000元钱,没想到这就是她噩梦的开始。借款时,这家平台以各种名目扣除了借款金额的30%,业内俗称“砍头息”。可怕的是,那些还不上的贷款产生的逾期费用也接二连三冒了出来,每一天的额度竟高达本金的5%到10%。董女士不得已,不断去寻找新的贷款APP去借款,拆东墙补西墙。起初7000元的债务,短短三个月就滚到了50多万元。

    更令董女士感到绝望的是,这些贷款公司通过对运营商的验证,找到了董女士的联络方式和家庭状况,不但不停骚扰董女士,甚至对其亲朋好友也进行辱骂式讨债。

    董女士的处境,都是一种名为“714高炮”的小额贷款带来的。“714”是指贷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

    王先生也是“714高炮”的受害者,在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后,疯狂的催债电话甚至打到了他孩子的班主任那里。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714高炮”软件有人运营,还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为了防止监管部门查处,还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记者 朱立奇 整理

    图片均为央视视频截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