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将枯萎的花朵准确地投入了厨余垃圾桶。 记者 滕华 摄 |
【编者按】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垃圾革命。能否做好垃圾分类这件“最难推广的简单工作”,检验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也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美好生活。 今年2月召开的市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我市的垃圾分类自此有了顶层设计和法律保障,待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正式实施。在该条例正式实施前,垃圾分类各个环节还有哪些重点、难点和痛点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从今日起,我们深入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垃圾收集站转运站、终端处理等各个环节,和您一起观察、分析,倾听您的意见、建议,全市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把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演绎得更加生动、精彩。 年内即将实施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确定了我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标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这四种垃圾应分别投放至对应的绿色、蓝色、红色和黑色垃圾桶。 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入门前提和基础准备,“四分法”是否已在推行?市民了解“四分法”吗?四色垃圾桶是否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呢? 记者日前先后走访了全市48个地点,其中有居民小区、家庭,有写字楼、办公园区,也有街头、商圈、垃圾中转站等。我们发现,相比公共场所,我市各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垃圾分类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但仍需做得更细、更精准、更持久。 1 实力点赞 13个小区中12个备齐四色垃圾桶 3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镇海区兴庄路社区的清泉花园走访。该小区有1780多户居民,是庄市街道最早的大型居民小区之一。记者看到,小区各处均匀摆放着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黑色的其他垃圾桶,每个垃圾桶背后都竖着鲜明的指示牌,用图文清晰标明什么是厨余垃圾、什么是其他垃圾。 在人流量最大的北入口处,一眼就可看到蓝色的可回收物桶和红色的有害垃圾桶。10多个旧衣服回收箱均匀分布在小区各处,小区的最南边还特意设置了建筑垃圾、大件木质垃圾和绿化垃圾临时堆放处。 3月17日,记者先后来到鄞州区丹凤新村、白鹤新村等老小区,发现虽然小区已经不新了,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一点不比新小区弱。绿、黑两色垃圾桶随处可见,红、蓝两色桶的数量虽然较少,但也能很容易找到。记者同时注意到,小区里的宣传海报、标语还有很多,图文并茂地告诉大家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海曙区青林湾小区是宁波目前最大的住宅小区之一。记者3月18日走访该小区时发现,这里不仅垃圾桶齐全,垃圾分类的信息公示、宣传推广也做得很到位。从东门一进小区就能看到公示牌,上面有垃圾分类信息公示栏、垃圾房垃圾桶点位分布图、四色垃圾桶如何区分等内容,让居民一目了然。特别是信息公示栏,列出了每天收运垃圾的种类及对应时间、收运责任人、联系电话等。居民有任何疑问,还可拨打公示栏中的海曙区分类办监督投诉电话。 记者此次一共走访了鄞州区、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等13个小区以及1个自然村,除了鄞州区五乡镇因去年6月才试点垃圾分类,垃圾只分为不可腐烂垃圾和易腐烂垃圾之外,有12个小区已备齐四色垃圾桶。 2 喜忧参半 街头、园区垃圾桶配置参差不齐 如果说,走在各个干净的居民小区,我们还能为垃圾分类工作感到一丝欣喜的话,走到街头、企业园区等公共场所,则难免喜忧参半。在记者走访的10条街道、4个园区(写字楼)中,符合“四分法”的垃圾桶配置明显不够到位。 记者在镇海区兴庄路、明海大道,鄞州区大步街、下应北路、紫城路,海曙区府桥街、东渡路等多条街道上走访时,发现超过半数的垃圾桶已经分类正确,即分成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垃圾桶仍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各条街道上垃圾桶的形状、新旧、颜色五花八门,既有蓝色和黑色的,也有同为蓝色或同为青色的,若不仔细阅读桶上的文字,较难区分。甚至有把其他垃圾桶标注成红色的。 在企业园区等处,记者看到的情况更加不理想。在与清泉花园仅一街之隔的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垃圾分类的“新风”似乎还没有吹到。园区内20余个露天的垃圾桶中,绝大部分没有明显的分类标识,剩余的也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3月16日中午,一个小伙子走出一间办公楼,看也不看,就将一桶明显混着餐巾纸、饮料瓶等的垃圾直接倒进了垃圾桶。 在鄞州区清华宁波科创园内,记者看到写字楼一楼大厅单独放置了一个未分类的小型垃圾桶,楼内每隔两三层在货梯前摆放一个垃圾桶,颜色五花八门,也未标注具体分类,外卖餐盒、食物残渣、办公垃圾都混乱地投放在里面。 而在海曙区恒泰大厦,记者看到一些楼层在楼梯间摆放了黑色的其他垃圾桶,但不少办公室前仍是未分类的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