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查垃圾分类情况。 |
|
镇明中心小学还存在垃圾混投现象。 |
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宁波日报报网客户端和都市报系(宁波晚报、现代金报)等共同发起的垃圾分类大调查活动消息昨天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记者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垃圾分类呈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一方面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知晓率基本达到95%;另一方面,包括小区、学校、酒店等分类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垃圾混投现象严重 从3月20日晚上开始,记者跟随市生活垃圾分类办检查组走访了多个小区。 当晚7点半,记者一行先来到鄞州区钟公庙街道芝兰新城小区,看到该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基本齐全,在小区不同位置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打开厨余垃圾桶,发现很多垃圾没有放在垃圾袋里,并且还掺杂有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桶里也混有杂物。 在新都美地小区,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现象也存在。在下应街道蔚蓝水岸社区,记者也看到类似的情景。打开该社区的垃圾桶,厨余垃圾桶里混杂着其他垃圾,其他垃圾桶里也有厨余垃圾。在东兴社区,这种现更为严重,保洁人员把落叶全部倒进了垃圾桶里。“几乎等于没有分!”市生活垃圾分类办主任余宁说。 3月21日晚上,记者再次跟随检查组走访了江北区的3个社区。在甬江街道湖景花园社区,检查组发现垃圾混投现象严重。在江城国际小区,也存在垃圾袋混用、垃圾混投现象。在洪塘颐和名苑小区,垃圾“一袋装”、混投现象更严重。 很多细节需要改正 在检查中,检查组发现不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很齐全,但细节上需要改正的地方很多。 在芝兰新城小区,记者看到垃圾分类设施分布图不明显,点位没有进行改造,垃圾桶没有清洗,清洗的地方被占用。 在新都美地小区,垃圾分类示意图中,有明显的错别字。 在江北湖景花园社区,存在垃圾分类点位图不明确和垃圾分类知识错误,如将厨余垃圾写成了“厨房垃圾”等。 在颐和名苑小区,公示栏、公示表缺失。 在海德花园小区,分布图是手绘的,看不清,且随意放在公示栏下面,遇到大风大雨随时会被吹走或损坏。 在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小学生的分类意识很强,但在分类过程中依然存在垃圾混投现象。特别是在厨余垃圾处理方面,没有套垃圾袋,直接将剩余的饭菜倒进垃圾桶里。在多个厨余垃圾桶里,还发现了白色垃圾。 在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检查组发现,垃圾分类的氛围不够,厨余垃圾杂物太多,油水分离器没有安装。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因为受场地所限,他们在下一次改造中将尽快补上。 在多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分类,也得到了社区及志愿者的辅导。但仍有个别居民表示:“为什么要分类?”还有居民称,他们没有得到社区和志愿者的辅导,只是从外面听说的。在一些群租房比较集中的小区,宣传的力度不够。多名租客告诉记者,社区或志愿者没有向他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他们也没有收到垃圾袋。 记者了解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将下发整改通知,责令整改。 这些亮点值得肯定 采访中,记者发现,垃圾分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令人惊喜。 在垃圾分类人群中,大部分家庭由女主人进行分类,不少男主人表示不大清楚,但表示以后也会参与进来。孩子对垃圾分类表现最积极,这一点最值得称赞。 在芝兰新城小区蔺女士家中,检查组发现他们一家三口从2016年开始坚持分类,并且分得相当不错。蔺女士说,她以前在上海工作,那时就接触到了垃圾分类,到宁波后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并且社区也上门进行了辅导,她认为这种做法挺好的。“宁波是文明城市,垃圾分类是最好的注释。”蔺女士说。 在凯洲大酒店,记者看到虽然存在垃圾分类标识不明显、垃圾桶有些陈旧等缺陷,但宣传的氛围浓,而且分类质量也不错,酒店产生的厨余垃圾由专人重新进行分类,然后再运送到中转站。在酒店的客房里,分别有3个垃圾桶,并且放置了材料,提醒客人注意垃圾分类。这一做法,得到了检查组的一致肯定。 更令人可喜的是,垃圾分类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在记者随机走访的人员中,基本多少知道一些垃圾分类知识。“必须支持,垃圾分类,让生活更美好!”不少接受采访的居民这样说。 今后工作仍需努力 “通过几天的检查,我们发现各居民小区、学校和宾馆饭店垃圾分类投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较为浓厚,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收运主体明确,收运体系较为完善。通过交流,了解到多数小区居民和单位职工(学生)熟悉垃圾分类,分类知晓程度较高。”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名负责人表示,但在检查中也发现,目前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一对一”联系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居民小区存在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点位设置不够合理,信息公示不规范、标识不醒目,投放容器表面不整洁、维护清洗不足等问题。多数居民小区、学校及宾馆饭店垃圾分类质量还不理想,垃圾混投现象仍较为严重,社区垃圾分类入户指导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居民分类投放意识还不足,“一袋装”“一包扔”现象较普遍。 记者了解到,垃圾分类工作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居民的分类意识需要再提高,最好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各个环节更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更好地开展下去。记者 边城雨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