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头痛半个多月,病因竟是家长不让玩手机;4岁宝宝每次被父母责备就呕吐,这也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昨天,医生向记者讲述了两个特别的儿科病例,仔细探究,这两个孩子都是家中的“二宝”,发病原因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全面两孩时代,对于来之不易的第二个孩子,父母该如何教育?在专家看来,区分爱和溺爱是其中的关键。 A 不让玩手机就全身痛 12岁男孩患上焦虑障碍 头痛半个多月,疼痛起来大汗淋漓,面目狰狞,最严重的时候看东西都是模糊的……上周,李惠利东部医院儿科病房里收治了一名12岁的患者小荣(化名)。医生发现小荣的病症很特别,之前他已经因为反复头痛、肚子痛来医院检查过好几次,但总是找不出原因。 医生们仔细询问小荣的病史,并观察孩子的行为症状发现,每次当小荣要求玩手机或者有其他过分要求,而家长又不能满足时,他的疼痛症状就会发作。 小荣的疼痛症状是从去年12月开始的,有一天,他突然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手痛、肚子痛、头痛,痛的时候几乎都要在地上打滚。 “我痛死了,我受不了了,我要撞墙了……”喊起痛来的小荣咬牙切齿、双目紧闭。每次小荣出现身体疼痛,父母就慌忙将他送到医院。一次次排除发病原因,反复做了各种检查,医生都找不到小荣的身体存在什么问题。 李惠利东部医院儿科施红波主任在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邀请了心理医生为小荣会诊。心理专家认为,小荣可能患了焦虑障碍,疼痛具有暗示性。 在和小荣的父母仔细交谈后,医生了解到,小荣是家中的“二宝”,父母在40岁的时候生下了他,“中年得子”在农村算是大事,小荣自然成为父母关注的焦点。一直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特意从外地回来,陪在小荣身边,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平时对孩子也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 去年,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小荣迷上了各种电子产品,手机更是很少离手。父母虽然也会劝小荣少玩一会儿,但每次只要小荣一撒娇,父母就妥协了。 但功课越来越多,父母逐渐限制了小荣玩手机的时间,小荣几次要玩手机,都被拒绝。这以后,小荣奇怪的疼痛症状就开始出现了。 医生分析认为,小荣可能是为了逃避学业获得玩手机的机会,就产生了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会妥协的心理,时间长了,最终导致了精神焦虑。 施红波采取了相应的对症治疗,用心理安慰加药物治疗,目前小荣的病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B 4岁男孩一被责备就呕吐 送到医院却什么都查不出来 近期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使得人们对原生家庭的探讨成为热门话题。 无独有偶,小聪也是一个这样被惯坏的孩子。 今年4岁的小聪也是家里的“二宝”,姐姐比他大了整整12岁。40多岁才有了这个孩子,父母自然是百般珍惜。爸爸对小聪更是宠爱有加,每次只要小聪哭闹,也不管青红皂白,总是在孩子妈妈身上找原因,觉得是她没管好孩子,这使得小聪的性格格外骄纵。 一次,因为小聪看动画片时间太长了,妈妈就让小聪不要看了,小聪马上哭闹起来。正当妈妈想发火时,小聪突然呕吐起来,把刚喝的奶和其他食物都吐了出来。看着孩子眼泪汪汪,吐得一身都是,妈妈心疼得赶紧收拾,又让他接着看动画片了。 之后,妈妈怕小聪吃坏了东西,带他专程去了医院,医生查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 这以后,妈妈发现,每次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小聪就会呕吐。有时候看着小聪张着嘴要吐的样子,只要父母抱着他哄哄,马上又好了。有一次,时间很晚了,小聪在床上不肯睡,被妈妈责备之后,竟然当场吐得一床都是。 孩子总是呕吐,父母认为可能是孩子的肠胃有问题,爸爸专程带小聪去大医院请儿科专家仔细检查,但没发现异样。最后,请心理医生介入,才发现这是心理问题。 “这类孩子的身体异样不是由特定疾病引起的,而是因为某种获益性,比如说一疼、一吐,家长就能满足自己的一些要求。”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心理科负责人、资深心理咨询师张子霁分析,久而久之孩子的这些行为被固化,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形成典型的“心理问题躯体化”。 ■专家 不要用溺爱代替管教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两个孩子的情况有类似之处,都是因为平时父母溺爱,又不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后使得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俗话说“惯子如杀子”,两孩时代,面对着来之不易的“二宝”,父母该怎么做? “父母的过分宠爱反而会害了孩子,这在全面两孩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类似的讨论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现的时候就有过。”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分清爱和溺爱的区别,溺爱会对孩子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意识到对孩子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当然一味严厉同样是不可取的,太严厉可能造成孩子逆反,父母要把握“严”与“爱”的分寸。 在心理医生看来,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灵。“有些父母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条件,但从不和孩子好好沟通。”张子霁建议,父母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小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养护,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业和成绩,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疏解一些负面的情绪。 施红波也提醒各位父母,要保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溺爱代替管教。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收敛“过分”的爱,还要学会分辨孩子隐藏在“躯体症状”后面的心理需求,如果发现孩子身体不适,却查不出异常,就要留意是否是心理问题了。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张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