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桶集中放在摆桶区,等待商家领用。记者 崔引 摄 |
戴着口罩、手套,穿上雨靴,50岁的倪训猛将一个个垃圾桶放入洗桶区的水槽,开始逐个清洗。这是每天清晨7点左右倪训猛必须开始的工作,平日里需清洗100个左右垃圾桶,逢上节假日,数量可能得增加一倍。 倪训猛是江北区老外滩商业街区的清洁工,自街区实施“定时定点”垃圾收运模式以来,清运和清洗垃圾桶便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老外滩商业街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行至今,已接待各地参观考察团60余次,时常有外省考察团来这里学习参观。这里到底有啥亮点?记者跟随倪训猛做了一次全程记录。 日均产生5吨垃圾 街区推行“定时定点”收运模式 酒吧、海鲜大排档、牛肉面馆、川菜店……老外滩商业街区虽然仅有4万平方米的公共面积,却拥有150余家特色酒吧和餐厅,是宁波地标性区域,从来都不缺游客,也是本地市民最爱去的休闲娱乐地之一。 然而,街区产生的垃圾量平均每天达到5吨,尤其是夏季,垃圾散发出来的异味,以及商家在自行倾倒垃圾时常常发生的一路滴、漏、撒现象,影响了整个街区的市容。 于是,街区从2017年6月开始推行一种“定时定点”的垃圾收运模式: 每户商家营业结束后,需在指定时间内将垃圾桶放到固定点位,第二天大清早,清洁工用垃圾短驳清运车分批收运,再将倾倒完的垃圾桶清洗干净,集中摆放在固定的摆桶区,各商家在规定时间内前来领用。 没有做好分类的垃圾 清洁工不负责收运 3月26日一早,记者跟随倪训猛记录了整个流程。 清晨5点前,倪训猛就来到了老外滩商业街区。一到5点,他便在固定点位打开各商家摆好的垃圾桶,开始检查。 厨余垃圾放入墨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丢进黑色垃圾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则等待资源回收公司上门收取……这些听起来挺简单的规定,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你看,果皮被丢进了黑色桶,得拣出来;餐巾纸反倒被扔到了厨余垃圾桶里,也得拣出来。”倪训猛边说边抓紧时间对这些没有放对地方的垃圾进行分类。总体来说,商家还算配合,大部分垃圾分得都没有问题。 不过,也有个别商家是完全乱倒垃圾,倪训猛不会将这样的垃圾桶带上短驳清运车,而是留在固定点位,让商家自行解决。 记者一问,原来这是街区用来规范商家的措施——没有提前做好垃圾分类,没有按照要求将垃圾桶摆放至固定点位的商家,都不在保洁单位集中收运、清洗垃圾桶的范围内。垃圾长时间停留在门店,影响的是商家的生意,所以这是在倒逼商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 倪训猛将分好类的垃圾桶带上了短驳车。接下来,厨余垃圾会被运到甬江大桥下的固定点位,由餐厨垃圾清运车负责运送至指定地点,做专业处理;其他垃圾则通过短驳车送往城区环卫中转站,做下一步处理。 倒空垃圾的桶清洗干净 等待商家领用 清晨7点左右,倪训猛将倾倒完垃圾的空桶带到了位于江北区中马街道二横街(甬江大桥桥下空间)的专门用于洗桶的区域,开始清洗每一个垃圾桶。 “桶壁上不能留下一丁点残留物,特别是像口香糖这种,一定要清理干净。夏天的时候,厨余垃圾桶的味道有点难闻,不过我戴了口罩。”倪训猛娴熟地刷桶、洗桶,基本上每个桶花上一两分钟就能清洗完毕。 洗到上午9点左右,倪训猛有点累了。他直起腰来缓解一会儿,“平常还行,100个桶,洗到9点多就差不多了。国庆、元旦之类的大型节假日,基本上要洗200个桶,那会儿才累。”他笑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洗桶区的隔油池经过多年使用功能衰减,因此街区引进了最新的无动力厌氧生物滤池法餐饮业污水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能加强微生物的生化降解功能,可以自主完成餐饮业污水处理,出水指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还具备些许除臭功能。 洗完之后,倪训猛将干净的垃圾桶移至10来米远的摆桶区统一摆放。每天8点到11点、17点到20点,是商家前来领用垃圾桶的时间。 厨余垃圾桶上印有商户名 其他垃圾桶领用时统一登记 “为什么墨绿色的垃圾桶上有一些餐厅的名字啊?”记者好奇地问。 “这是我们要求的。早前有商家随意使用我们提供的厨余垃圾桶,垃圾桶被塞得满满当当,受损严重。为了督促商家爱护垃圾桶,我们要求他们自行购买指定的墨绿色厨余垃圾桶,并在桶身印上自家名字。”江北区市政养护中心外滩办主任张工力告诉记者。 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的黑色桶,仍然由街区统一采购并提供,不过每个桶都有编号,商家前来领用时,倪训猛会在本子上记录下商家领取的垃圾桶编号,根据领用单可以跟踪商家的垃圾分类情况。 走访商家 随机走访两家餐饮店 垃圾分类基本到位 花了这么多心思,那么商家的配合度如何?效果怎么样?记者随机走访了人民路上的两家餐饮店。 第一家是个海鲜大排档。掀开放在店门外的墨绿色垃圾桶盖,里面除了两张用过的纸巾外,其他几乎都是厨余垃圾,分类基本上做到位了。 记者指出问题后,店长李女士利索地从桶内掏出了那两张纸巾,丢入黑色的其他垃圾桶内。 “这个确实没做到位,有时候路过的市民也会随手一丢。我们尽量要求员工都要做到垃圾分类,这一年多下来,改变很大。”李女士说,刚被要求严格分类时,大家不适应和反感的情绪都比较大,慢慢地,大家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好处,“原先店门外总是乱糟糟的,垃圾桶也经常损坏,现在看起来清爽很多。” 这家店不远处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牛肉面馆。经负责人郭女士同意,记者进了后厨。厨房的水槽里放了一个滤网,汤汁透过滤网直接流入下水道,厨余垃圾统一丢进墨绿色垃圾桶内。在面积很小的后厨内,记者看到地上放着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都是餐巾纸之类的非厨余垃圾。“我们公司本身也有要求,餐巾纸不能混在厨余垃圾里,我们做得还是很规范的。滤网内的食物残渣会丢进墨绿色桶里,白色塑料袋里的会放进黑色垃圾桶。” 如郭女士所说,面馆虽然不大,但在有限的空间里,他们的确严格执行了垃圾分类。洗碗阿姨说了句心里话:“是麻烦一些,但做得多了,也就习惯啦!” 记者 朱琳 通讯员 张昊桦 贾陈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