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宁波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专家”的健康工作室开到家门口了

五位退休医生组建江北区红十字健康养老工作室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每周来这里量量血压,询问下当前的身体状况了。”家住江北区慈湖人家今年65岁的张师傅,自3月初社区里设立了江北区红十字健康养老工作室,每周都来报到。“你这血压高高低低的不规律,平时在家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变化,还要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啊!”为张师傅记录病情的,是已经退休的原慈城镇卫生院院长徐大龙,也是该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据悉,这个由五位退休医生组建的江北区红十字健康养老工作室,在我市尚属首个。

    五位退休医生组建志愿团队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慈城镇的慈湖人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进门,就看到了白底、红心、红十字,和一块写有“江北区红十字会社区养老卫生与健康工作室”的牌匾。走进工作室内,记者看到69岁的徐大龙医生和71岁朱书海医生正被多位老人团团围住,挨个给老人们量血压、把脉、看舌苔,一边询问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有无老年病和常服药品等,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每个来访者的病例情况。

    记者等待许久之后,徐医生终于有空歇下来与记者攀谈。他说,该工作室从筹备到落实仅用了半年时间。自从江北区红十字会在慈湖人家社区试点养老服务工作以来,一个个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成立、一项项服务走进百姓人家。“我们还能做点什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经常陷入这样的沉思。半年前,江北区红十字会陆稚波常务副会长在社区慰问走访时遇到了已经退休的徐大龙,谈起社区的养老、谈起老人的健康,俩人碰撞出了共同的火花——“发挥余热,成立一个由退休医生组成的服务队”。

    排摸社区里退休医生的名单、打电话询问、上门征求意见,有了思路后,徐大龙和慈湖人家社区书记应国君便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行动。不久后就集结到了另外四位退休医生,80岁的胡国民、77岁的陈凌生、72岁的方连曾、71岁的朱书海。“刚退休时,我就有想法找社区能否给我一个免费义诊为辖区居民服务的地方,没想到社区先找到了我,我当然义不容辞的来了。”朱医生告诉记者。

    “老专家”的奉献成就居民的方便

    在江北区红十字会的指导下,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3月6日,首批来自中医科、内科、药剂科的五位“老专家”,就在江北区红十字会慈湖人家社区养老与卫生健康工作室正式上岗了,专门为该社区居民(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卫生与健康咨询服务。

    已经72岁的方连曾医生,早前从宁波市保黎医院退休后被多家医院返聘,去年因为身体原因终于走下岗位,如今住在市区儿子家颐养天年,为了服务居民,每当工作室轮到他坐班,他总会早早地从市区赶来。

    听说这次几个退休老医生办了这么一个工作室,慈湖人家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都开心得不得了。69岁的袁阿姨说:“之前,我们社区很多老人看病都得开着电瓶车或者子女带着去医院,人多,还得挂号排队,现在就在社区里,走两步就到,不仅能免费看病,还能免费理疗。但是我们的方便都是靠着这几位老专家的无私奉献,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不一定做得到。”

    希望招募更多的退休医务志愿者参与

    “我们主要为老人们提供就医指导,养老过程中的健康咨询、就医后的注意事项、体检单的解释等等。”徐大龙医生说,来这里的基本都是邻居,见面都熟悉,他们提供的更像是一种温情的邻里服务。记者注意到,忙碌的工作室内,人群不断在进进出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现在,这个常住人口120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达3000余人的慈湖人家社区,五位银发苍苍的志愿者成了最受欢迎的人。据介绍,现在江北区健康养老工作室还在招募更多的退休医务志愿者,希望将来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能够为更多社区老人们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

    此外,记者从了解到,近年来,江北区红十字会利用红十字志愿者团队(社工志愿者和卫生计生系统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志愿者)和各养老机构平台,江北区形成了“三社互助”(社团、社区、社工)及“三位一体”(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院养结合)的服务模式,目前已在全区的天合、宁静、慈湖人家、孙家丽园等九个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心和星健兰庭养老社区试点。当前在慈湖人家成立的江北区红十字健康养老工作室,也是江北区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衍生。

    记者 徐益霞 通讯员 胡琳 刘碧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