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2日,群众为牺牲的扑火人员献哈达。新华社发 |
 |
在西昌市殡仪馆为牺牲的扑火人员敬献的鲜花和哈达(4月2日摄)。新华社发 |
新华社电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日下午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木里森林火灾最新情况和牺牲人员善后工作进展。 凉山州木里县“3·30”森林火灾应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介绍,2日当天,通过低空和地面人员全力扑救,整个火场明火已全部扑灭,火场已得到全面控制,现转入清理余火和探搜火场阶段。 “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派出5架直升机开展空中侦察、吊桶灭火作业。截至下午3时,5架直升机共飞行14架次,洒水22桶,约65吨。”凉山州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支队长唐毅介绍,600余位地面扑救人员仍奋战在灭火一线,全面清理火点、烟点,配合直升机空中洒水作业,确保扑灭一段巩固一段,严防死灰复燃。 此次森林火灾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2日凌晨1时20分,第一批转运的23具牺牲人员遗体护送至西昌市殡仪馆,除一具遗体尊重家属要求安置在木里县,其余6具遗体于2日20时左右送抵西昌。当地群众自发到殡仪馆悼念牺牲的扑火人员。 通气会上介绍,有16名牺牲人员家属2日陆续抵达西昌,公安人员已对首批转运的23位牺牲人员DNA分型检测完毕,并对7名先期抵达西昌的牺牲人员家属采集血样样本,进行实验室比对认定。后续牺牲人员家属DNA比对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凉山州政府按照一名牺牲人员一个服务小组的要求成立专门工作组,抽调医护和心理辅导人员组成服务小组为牺牲人员家属提供全方位服务。凉山州政府副秘书长吉木子拉介绍,州政府和森林消防相关单位已为30名牺牲的救火英雄启动烈士申报程序。 目前,四川省人民政府依法成立了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调查组,将对此次火灾起火原因、救火过程、应急救援等工作依法调查,针对火灾过程中的爆燃等细节问题组织专家论证,相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的“爆燃”是什么? 3月30日17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1日,在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目前已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什么是“爆燃”?中国森林消防学科带头人白夜说:“‘爆燃’ 通常指‘爆炸性燃烧’,和森林消防队员平日灭火时所说的‘轰燃’意思相近,往往发生时间突然,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等现象,爆燃时产生的温度极高。” 造成爆燃的原因有哪些?白夜表示,一是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同时与腐烂的可燃物混合后,突遇明火燃烧导致;二是在陡坡、山脊、山岩凸起地形、鞍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蔓延而至的林火使这些地形中的可燃物同时预热、共同燃烧后所形成。 “森林消防队员在进行灭火救援时,也应注意保护自身安全。”白夜表示,一是要侦查好火场情况,尽量避开危险地形、植被类型和气象条件,然后进行科学扑救;二是在火灾现场,切记不要顺着风向进行逃生,也不要往山上或者经鞍部逃生等;三是在进行救援时,发现附近存在无可燃物的农田、河流、湖泊等区域,应快速转移到这些区域中,采取蹲姿进行避险;倘若火势太大导致被困,也可利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并包裹好裸露在外的皮肤、毛发等部位,迎着火焰蔓延方向快速冲出火线。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