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邦德书法作品展展品 |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文 记者 周建平/摄) 用书法艺术书写宁波的人文历史!继去年年底“文墨宁波——林邦德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展出后,该“汇报展”日前在宁波博物馆隆重开幕,从京城誉满归来的书法展吸引了广大的书法爱好者。 本次展览展出的65件作品,均紧扣宁波的历史、自然、人文、地域主旨,深情讲述了宁波精彩的故事。展览按照主题立意、场馆空间等要素来设计,把整个展览看作一件大作品来构想和布局,主次分明,大小有别,疏密有致,繁简得当。 此次展出作品分两个板块:一是“师古厚基”,二是“古道新履”。前者重传承,后者重创新。“师古厚基”部分又分五大系列,即四尺系列、六尺系列、八尺系列、丈二系列和四尺斗方系列;“古道新履”部分由三个系列组成,一是现代平面设计与宁波现代诗文组合,二是宁波名企文化,三是宁波“国遗”与书法组合。 近14米长的行草长卷《宁波赋》,不仅是全面反映宁波古今文化的一篇精美歌赋,更是一幅优美的书法艺术长卷,词翰双美,文墨俱佳。最夺目的是一件单字最大的作品——行草榜书《书藏古今事,港通天下名》,从宁波城市口号演化而来,在展厅中以六尺大字逐字展开,满满地占据了整整一面展墙,颇具视觉冲击力。 在八尺系列中,用“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选用前人六首分别描写海曙、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奉化等六个区的诗词,创作了五件书体各异而尺幅统一的八尺条幅(镇海、北仑两区合二为一),整组作品可称为“五体六区”。丈二系列的大草《王阳明诗选》,是整个展厅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高3.2米,宽近6米,无疑是整个展览的主打作品,此件大草在创作构想和状态的把握上,并未走大开大合、狂放不羁的路数,而是采用大而能收、放而不野、疾中求缓、动而趋静的书法语言来表达,同时配以大字隶书楹联《执姚江正印,为心学大师》,以呼应一代儒学圣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 四尺系列主打作品为《四明物华》,选用宁波当代诗人柯本华吟诵宁波各处的人文历史及风物的8首诗词,用行草书来演绎四明大地的卓越丰姿和审美意蕴。 四尺斗方系列收录了宁波历史上的20位文化名人,从东汉严子陵、唐代虞世南到现当代的潘天寿、沙孟海,每贤一件,作品兼顾书法的观赏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但20件作品的布局构成无一雷同,极富变化。 作者还为本次汇报展新创作了一件题为《鄞州新韵》的实验作品,采用具有现代图纹的底材,旨在表现宁波区域调整撤并后新鄞州的崭新风貌和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 除此之外,展览还增加了6件一组有别于北京个展的宁波国家级“非遗”与书法组合的全新作品,叫做“三金一嵌一窑一传说”,即金银彩绣、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越窑、梁祝传说。每件作品都与国家级非遗实物或书籍相结合,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阐述宁波国家级非遗的历史沿革和工艺特色,让观众可以立体式欣赏和理解宁波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当传统书法遭遇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时,是继续保持自身的历史延续性和独立性,还是主动亲和融入?对此,书法家不仅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思考,而且付诸于艺术实践。 本展览将展出到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