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瑞商公司业务员和农户的微信聊天记录。 |
昨天,本报披露了浙江瑞商公司的营销事件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农户,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记者,有的农户还给记者发来自己与该公司业务员的电话录音以及微信聊天记录。 农户们认为该公司的营销就是个套路:先以大订货量吸引农合跟他们合作,然后又以快速走货为由头,让农户继续交钱做黄金展位,可交了钱,货却卖不出去。 相关部门昨天回应:将该公司列为诚信重点监管对象予以监督。 套路一 大订货量吸引农户 昨天上午,广西桂林的农户小徐通过微信联系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并给记者发来多段电话录音。 据小徐介绍,去年11月,他接到瑞商公司业务员的电话。当时,小徐家的砂糖橘快上市了。业务员说,公司可以预先订货,而且走货量非常大。 小徐飞到宁波来考察,当天签订了服务费为3.68万元的推广协议。小徐说,当时预付给瑞商公司1.68万元,回广西后又凑了2万元转给瑞商公司。 过了近一个月,眼看砂糖橘上市了,可小徐却一直没拿到来自瑞商公司的订单。 更蹊跷的是,他同瑞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还不时接到该公司业务员的推销电话。他感觉很奇怪,就录了音。 业务员信誓旦旦地表示,公司在广西没有供货商。小徐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没有呢?自己就是该公司的供货商啊!小徐这才明白,自己可能吃了瑞商公司的套路。 套路二 做黄金展位就能“跑货” 来自福建的林师傅告诉记者,他和瑞商公司签完合同后,一直没订单,多次催促后,瑞商公司说“没人要也没办法”,并建议他再交8000元,做个“标杆企业”,弄个“黄金展位”,货会“跑”得快一点。 录音显示,瑞商公司业务员对林师傅说:“公司管理层开会,讨论了今年‘标杆企业’的扶持对象,名额只有3个,有两个已经确定好了,还有一个名额我帮老哥你申请下来了。” 交钱做“黄金展位”,订货量真的就能大增吗? 农户小徐告诉记者,这是不可能的事。当初,也是因为没订单,他很着急,因此相信了业务员的推荐,另外付了3200元,说是在网上做“黄金展位”,增加曝光率。 小徐说,直到今年元旦,他总算接到一笔2000斤的订单。而签协议时,瑞商公司方面的口头承诺是1.5万斤起发,货款先打到小徐的账户,物流费也是由小徐支付,可这次2000斤的货款,瑞商公司只支付了一半货款,2000多元物流费是小徐承担的,这样算下来,小徐根本就赚不到钱,另一半货款也是货发了以后,小徐催了好久才收到的。 全国各地多名农户建群维权 林师傅告诉记者,他发现事情有些蹊跷后,上网一搜索,发现有很多质疑瑞商公司的帖子,大家相互联系,就建了个微信群,试图抱团维权。目前,进群的农户已有30多人。 记者从林师傅提供的当事人名单上发现,农户来自福建顺昌、湖南邵阳、陕西渭南、广西桂林、四川眉山、江苏镇江以及甘肃等地,他们中交的服务费最高达8万多元。 林师傅告诉记者,他第二次来宁波维权的时候,看到仍有不少农户到瑞商公司考察,他就在楼下大厅等着,提醒大家别上当。 林师傅说,一个在云南卖蜂蜜的小伙子,乘飞机过来,机票等费用就花了1000多元,被他及时制止了;还有个福建口音的老乡,也是被瑞商公司业务员邀请过来的,听到他的遭遇,连连庆幸没落入圈套。 林师傅还告诉记者,他还碰到一个来自陕西的小伙子,是应聘业务员的,据说每邀请一个农户来公司考察,并成功签订3.68万元的协议,业务员可提成7000元。 部门回应: 将其列入诚信重点监管对象 昨天,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稽查科和市场规范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采访时表示,根据农户出示的相关证据来看,瑞商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与农户之间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手段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都是一对一的联系,并非公司层面面向大众的虚假宣传。他们建议农户,若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是以欺诈的手段,在违背本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可以诉诸法律,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之前订立的服务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该负责人称,作为市场监管部门,他们将把该公司列为诚信重点监管对象进行监督。 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梅墟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也接到过一些农户的报警,但经过调查,证据不足。该民警表示,针对这些游走在违法与合法之间的夸大宣传的行为,他们将对其进行警告,要求其约束好自己的员工,不能总想着通过“擦边球”来获取不正当利益。 本报新闻调查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