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化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0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在路林的桂维诚老师心中却有一个“鹭林”情结

“路林”原名是“鹭林”?是“辂临”?

桂维诚在路林祖宅前留影。 受访者供图

    因两次押中高考作文题而闻名宁波的语文教师桂维诚,近日回到甬江边的路林村祭祖。站在桂氏祖宅前,70岁的他“心有所怅”,只因他的心中一直有个“鹭林”情结。

    路林,是宁波地铁2号线上的一个站点,而更多宁波人知道这个地名,是通过“路林市场”这一名气很大的水产交易市场,似乎到了路林,透骨新鲜的鱼、虾、蟹就到了眼前。其实,“路林”两字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市场,更是带着故事和记忆的镇海乡土文化。它指向的,是一条勾起乡愁的回家路。

    一位语文教师的“鹭林”情结

    清明前夕,桂维诚老师回老家路林村祭祖,顺便看看桂氏祖宅。“宁波人把地名称作‘地脚印’,有了地名,就能跟着前辈的脚步,找到回家的路。”桂维诚说,其实他更喜欢将“路林”写成“鹭林”,这里面包含着他的种种思念。

    桂维诚童年时曾跟随父母迁居西安,对于“鹭林”的鲜活记忆,始于祖母。祖母到西安定居后,常常让那时还是个小学生的桂维诚代笔给老家亲人写信。信写完,祖母仔细拿出包在手帕中的旧信封说:“上面的地址就是阿拉老家的‘地脚印’。”桂维诚一看,寥寥四字“宁波鹭林”,心生疑问:“这能寄到吗?”祖母十分肯定地告诉他:“孩子,这是阿爷生前特地抄下的‘地脚印’,笃定能收到信咯。”

    白鹭的“鹭”,树林的“林”,桂维诚工工整整地写好地址,从此也牢牢记住了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

    1969年的一天,知青桂维诚被命运送回故乡,来到村口,只见斑驳的旧屋上刷着一条标语,落款“路林大队革委会”。当时正是隆冬季节,林子里鸟儿飞走了,墙面上的鸟儿(“鹭”)竟也不见了,桂维诚心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1993年,路林市场初建,桂维诚受托书写门楼招牌。他特地把“路”写成“鹭”,结果被告知“不规范”而遭驳回。后来路林市场渐渐成为宁波知名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但桂维诚每每看到招牌,心里总是若有所失。

    他特地查阅了清乾隆年间编撰的《镇海县志》,据上面记载,今宁波大学濒临之江段古称“拗猛江”,上溯二三里,即“鹭林江”之所在。“甬江绵亘九曲而出大浃口……鹭林回流舒缓,是以沿江五十里多草场”。由此,他认为应该尊重“先人赋予的诗意地名”,“不难想象,两三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白鹭群栖的芦苇林,鹭林之名大概从‘鹭栖苇林’而得。”如今,徜徉在江边,白鹭翩翩,却感觉地名少了一份意境。“心有所怅啊。”桂维诚感叹。

    还有说法称“路林”

    又名“辂临”

    今年92岁的陈兵长期研究镇海文史。他在阅读镇海藏书家王雷点校的《蛟川诗话》时,看到了一段与路林地名相关的史料。

    民国《镇海县志》引光绪《鄞县志》中的一首《甬东江北歌》,其中出现了“辂林”的地名,诗云:“夫差破后已亡吴,曾说清江驻舳舻。惟有辂林犹是昔,千门落日自啼乌。”辂,指帝王所乘大车。乾隆年间宁波文人张懋延在其著作《蛟川诗话》中对此诗进行了考证,并把辂林写为“辂临”。

    据《宋史》载:帝乘楼船次定海县。陈兵认为,浙东女子尽封王的故事在宁波很流行,当年宋高宗赵构被金人追逼,逃往定海(今镇海)方向。他从明州(宁波)乘船,沿甬江而来,经过路林。岸边军士林立,靠近路林方向因有滩涂,江道变窄,因此靠沿岸纤夫拉船行进。辂林,实为“辂临”。这一解释是说得通的。

    王雷则认为“辂林的出现有各种原因”。他说,辂、路两字相通,辂林等于路林。而且,古籍刊刻中难免会有舛错,辂、路两字相近,也可能是刊刻出错。他更认为《蛟川诗话》中的辂林可能是辂临的引申。这也代表了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

    “路林”作为地名

    早于“鹭林”

    记者在朋友圈晒出鹭林地名考证图后,中国港口博物馆馆员陈一鸣、镇海藏书家王雷等多人提供了文献资料。他们从南宋开庆《四明续志》、明成化《宁波郡志》、明嘉靖《定海县志》等方志中,集齐了有据可查的“路林”“鹭林”地名演变过程。

    “早在开庆《四明续志》中,明确出现了‘路林’地名。”王雷说,到了明成化年间的《宁波郡志》,提到定海县乡村中,有“孔浦村路林村古南村沙北村”字样;在明嘉靖《定海县志》中,也有“孔浦”“路林”等地名。后来,清雍正年间曹秉仁所著《宁波府志》、康熙版《定海县志》中均称路林。“老地名路林的记载准确性毋庸质疑。”王雷说。

    到了清乾隆年间,民间出现了鹭林的名称。如乾隆版《镇海县志》,同样提到西管乡,写到“四都一图,鹭林外吴”,同时期陈景沛编撰的《镇海县志备修》一文中,则是路林、鹭林共存。王雷推测,这两个地名共存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正处于演变阶段,两个名称互通互用。再往后留存下来的方志,如光绪版《镇海县志》,则大多写为“鹭林”。

    民国时期的 《镇海县志》中,都写作“鹭林”。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简化字,把鹭林恢复成为路林。“关键是,路林因为什么而演变为鹭林,这个考证就有点意思了。”王雷说,根据自己点校的《蛟川诗话》,当地附近有一个濒海的鸬鹚村,沿岸潮湿、温暖、多鸟类,所以乡里文人喜欢把“路”字雅化,写成“鹭”。这种推演是合理的。

    陈一鸣则在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时,特别提到了浃北第一国民学校。1912年该校由叶祖荫、叶玉华、张忍甫等捐建,1949年改名为鹭林小学,1950年前后桂维诚的祖父曾在校内短期任教,1955年秋,桂维诚便在这里启蒙上学。

    “从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来看,老地名承载的含义更深。”陈一鸣建议尝试推行复名,将一些有历史人文典故的老地名纠正回来,为后人留一盏指路的灯。

    通讯员 陈饰

    记者  俞素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