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作家安纲的新书《不安》近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独特的中短篇小说集甫一面世便引起了争议,只因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散文化的叙事方式、超短的篇幅、富有哲理的内容、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有作家力挺它,说这种写法“很奇妙,别开生面”,有作家评论这是“属于小说范围内的探险”,但也有个别读者称“看不懂”。

    坚持纯文学创作的企业高管

    安纲是位70后,是我市一家企业的高管,早年曾担任过大学老师。出生于辽宁的他,童年是在东北度过的,青春年少的中学时期在新疆度过。1994年他来到宁波后,就此扎根并爱上了这座城市。

    “我写作起步比较晚,2012年才开始。”安纲告诉记者,“最初写的是诗。”难怪有读者看了《不安》里的部分短篇后,留言说读出了诗歌的影子。

    由于在企业上班,安纲谦称自己是“一个业余写作者”。事实上,他之前已出版了一本诗集《误入空山·声音的迷雾》和一本随笔集《误入空山·时间的线条》,小说集《不安》是他的第三部作品。

    “为什么写作?对每个写作者来说,动机可能都不一样。就我而言,一是扩展精神空间,就是在企业工作之外给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可能性;二是想自我挑战,出了两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继续写下去,继续出集子。”他说。

    记者发现,安纲的三本书都“很文学”,诗集《误入空山·声音的迷雾》有对昔日青春的怀想,对当下生命的沉思,也有在语言构建的迷宫中的孤独探索;随笔集《误入空山·时间的线条》是对现实和记忆中思想的白描、速写,是一些明灭的、零碎的、断续的沉思和瞬间的感悟、律动;小说集《不安》则借助梦境、臆想和幻觉,刻画了人们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不安,暴露出现代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真实与荒诞。

    《不安》是小说又不像小说

    

    “《不安》是2015年3-4月间开始写的,在我的诗集和随笔集出版之后,写了将近4年。”安纲说。

    记者看到,这部小说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不安》是一部中篇小说,一个个片段犹如原生态的梦境,没有连续的情节,没有时间顺序,它们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故事,但在精神暗流上形成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第二部分《格格不入的人》集合了32篇短篇小说,也都没有完整的故事,它们看似忠诚呈现的梦境,带有一种超现实和迷宫般的意味;第三部分《杀死影子》集合了40篇融合诗歌、随笔、箴言、寓言等多种形式的超短篇小品。

    总体上,小说集《不安》为读者呈现的,是一个穿梭于生与死、内心与外在、现实与梦境,以及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奇异的精神之旅。

    安纲也承认自己的这部作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我写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小说的路子、章法之类,我的写作很自由,有了想法就写出来,写之前并没有什么主题设定。博尔赫斯曾说,‘我既不为少数人也不为多数人写作,而是每当我感到有些东西需要表达出来时,我便提笔写作’。这话听起来有给自己贴金的嫌疑,但这的确是我写作的真实情况。我的写作从没有考虑过市场和读者。我遵循的法则是:写的东西必须真实地经过我的心灵,其他一概不管,就像梦经过我,虽然稍纵即逝,但它真实地存在过。”

    安纲大学读的是哲学,对哲学一直很感兴趣,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他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矿脉。我的矿脉就是梦、日常、生命的意义、人的价值等哲学的终极问题。”

    有人力挺也有人说看不懂

    小说集《不安》获得了阿丁、韩松、李浩、孙智正等作家的力挺和推荐。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毫不掩饰对此书的喜爱,称“太棒了!真的很奇妙,别开生面”。作家阿丁则称,“这是哲学与诗性的造梦与写作”,文中“有尼采和布鲁诺·舒尔茨的精魂游荡,有维特根斯坦与加缪、卡夫卡的悲哀与荒谬流淌”。

    《小小说选刊》主编秦俑把安纲的部分作品冠以“闪小说”之名,在“我们都爱短故事”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后,引发了很多评论,“这一组‘闪小说’天马行空地带领着读者去探索写小说的另一种可能”;“多一些这样的探索型写法,是小小说的好事情”;“可以看出诗歌的影子,属于小说范围内的探险”;“觉得称其为小说不妥”;“匪夷中透着哲理”;“很努力地试图去理解,但是仍然不明所以”……

    对此,安纲认为有赞有弹很正常,“形式并不重要,小说作品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语言、技术、结构,而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冲击程度上”。他坦承还不能给自己的小说“下定义”,因为创作的体量还不够,他比较喜欢一位诗人朋友的评价,“是一种有点实验性质的小说”。

    安纲说,作家一定要有辨识度,作品的独特性太重要了,没有辨识度的作品,就像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我希望自己能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小说,虽然这很难,尤其是对我这个写作时间不长的人来说,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会在摸索文学新样式的路上继续努力。”记者 俞素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