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排小洋楼 就是宁大附院前身

1960年初冬,内科团队在医院门口合影。

洪中立老院长看照片回忆往昔。

    今年是新中国70年华诞,宁波都市报系携手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特别策划“寻访甬医记忆”。昨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宁大附院”)办公室发来一张微微发黄、颇具年代感的照片。

    照片上共有20人,其中18个大人,2名女士怀里各抱着1名孩子,大家站在一排小洋楼前合影。照片虽然有点模糊,但仍旧能辨析得出,当时阳光和煦,气温宜人,大家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心情看起来不错。

    照片是内科团队的合影

    照片上的18名成人,男性只有2人。很快,有人辨认出了照片右边这位英俊的男士是宁波市第三医院(宁大附院前身)老院长、宁波心血管病专家洪中立主任医师。

    “是的,照片右边的那位男同志就是我。当时,我穿了一身黑色中山装。”昨天,记者在宁大附院名医门诊见到了洪中立老院长。洪老今年已有82岁,但身姿挺拔,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风采不减当年。

    据洪老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初冬。从照片上看,大家穿的都是薄罩衫,天气应该不太冷。大家的发型也挺一致,女士大多是齐耳短发,男士是普通的大背头。

    当时,年仅23岁的洪中立已是医院内科负责人。虽然这张照片定格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59年,但对于当时的点点滴滴,他还记忆犹新。“这张照片是我们内科团队大合影,上面有2名医生、12名护士、4名工友。其中2名护士刚巧在休息,带着孩子来医院,由于是凑兴拍摄,就一起合影了。”

    “其实当时我们内科有6名医生。其中3名医生在门诊,还有1名医生上夜班后回家休息了。所以拍照时只有我和左边这位穿黑色皮夹克的男医生李良辉。”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洪老也记得很清楚。“他叫江智华,非常喜欢摄影,拍得也好。之前他在报社工作过,后来到我们医院做行政工作,担任过医院党委书记。”

    多年过去,这些老同事,洪老大多还有联系,逢年过节不忘发个微信、短信,问问近况。“这2名怀里抱着孩子的护士分别叫范美君和洪荷芬,现均健在。男医生李良辉后来去了美国。照片中有3人已谢世,2名工友患病卧床,还有1名护士患病多年。”

    小洋楼原址建起新综合医疗大楼

    除了照片上的人,合影的背景——一排小洋楼也勾起了洪老对往昔的回忆。

    宁大附院提供的院史资料显示,1959年根据宁波市工业布局需要,“宁波市工人保健院”搬迁至江北区人民路封仁桥巷9号,更名为“宁波市江北医院”。

    “当时,我们已经搬到这个位置一年多了,医院名字叫’宁波市江北医院’。后面这排小洋楼共有4幢,就是当时的医院,有挂号收费处、化验室、手术室、门诊、病房等。小洋楼是木质结构,有两层楼也有三层楼,走路时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

    为照顾医院员工的生活,让大家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当时还特意开辟出一个房间,用作托儿所。

    据洪老讲述,当时医院科室远没有现在分得细,主要分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等几个大的科室。“内科病房还包含了小儿科和少数五官科病床,共50张,外科、妇产科病床70张,全院病床加起来共120张。”

    现在,大家经常说医院里“人满为患”,看病的人很多,医生也很忙碌。洪老回忆,当时医院里的忙碌程度跟现在也有得一比。“当时门诊病人也很多,以小儿科为例,每天需接诊七八百号人次。值夜班医生全天上班,直至第二天下午才能休息半天,有一段时间甚至没有周日和假期。”

    不过,随着医院改扩建项目的推进,照片背后这座“老三院人”口中的小洋楼已拆除成为历史,原地在建一座高15层的新综合医疗大楼,目前大楼已结顶,预计今年11月竣工验收。

    记者 贺艳 通讯员 庞贇/文 贺艳/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