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中小学生阅读调查: 家是最主要阅读场所,最爱读文学类书籍

四分之一中小学生去年阅读图书超过20本

    ■专家提醒

    不要把名篇“肢解”成 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

    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针对这份调查报告,阅读专家给出一些建议。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徐雁说:“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进行独立、自主阅读,但还有一些孩子对教师、家长陪同阅读比较依赖,主动阅读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有必要开设阅读指导课程或导读讲座活动,指导孩子更好地进行独立自主阅读。对于能够独立读书的孩子,则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读书选择。”

    “调查中有一个内容耐人寻味,年阅读图书20本以上的学生中,年龄从低到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固然说明随着年龄增大,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读的不再是一天可以翻几本的绘本类读物),同时也表明越往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越重,自主阅读的时间越少。”《浙江教育报》副主编吴志翔说,“小学以后,学校规定任务、家校合作完成的‘刚性阅读’慢慢淡出了学生的‘作业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有更多的自主阅读、弹性阅读,也应该开始进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探究性、研究性阅读。”

    吴志翔表示,现在一些教师推动学生阅读的方式是将之与考试挂钩,把名著碎片化、把名篇段落化,将其分解甚至“肢解”成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这样的“阅读”就像吃药,学生领略不到名著名篇的魅力,反而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宁波大学图书馆的专家也给出两点建议:首先是倡导“学习型家庭”,希望家长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是建设书香校园,积极推广“校园共读”和“教师共读”。

    记者 章萍 徐叶 通讯员 施虹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