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06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难不过,离开讲台”

从教30余载逆“分”改命 如今他正与病魔搏斗

▲朱老师接受记者采访。

    最难不过,离开讲台。提前服了止痛药,身患重病的江北庄桥中学朱伟顺老师欣然接受记者采访。说到做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他总能振奋精神,眼中有光。

    一盏明灯,改写命运

    朱伟顺老师是江北庄桥人,今年54岁。儿时生活艰辛,看牛、割草、种地的活儿,样样都做过。

    朱老师的姑姑是一名教师,他最爱去姑姑家串门。受姑姑的影响,朱伟顺从小热爱学习,勤奋肯钻研。在洋市念书时,他碰到了庄肃娣老师。在庄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朱伟顺挤出一切时间奋斗,最终考入了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后,一直怀着教师梦的他如愿进入了宁波师范学院。“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们一样,传道授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写学生们的命运。”朱伟顺说。

    1985年,朱伟顺被分配到江北乍山中学,开始了这里的六年执教。这是一所仅6个班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年仅20岁的朱伟顺并不畏难,反而与师傅苏志刚搭档,将学校的化学学科搞得风生水起。

    手写提纲,刻蜡纸、印测试卷,学科由弱变强,农村小校也在江北区打出了名声。其间,朱伟顺碰到诸多困难,但他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更多感受到的是,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成就感。

    一个不少,创下百分之百合格率

    1991年,朱伟顺被调至江北庄桥中学。当时,庄桥中学还设有高中,朱伟顺依旧教化学。

    当时,班里有一名女生,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仅能拿二三十分,很多老师都觉得“没希望”。朱伟顺却天天给这名学生做心理辅导,不断鼓励她树立信心。平日里,利用一切时间,耐心帮其查漏补缺。除了学困生,对其他孩子,朱老师也是一个个地盯,尽量关心到位。结果化学会考时,学生百分之百合格,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也相信,只要用心去教,肯定能教得好。”朱伟顺老师说,学生点滴进步都是其重塑信心的开始。

    2002年,朱伟顺任庄桥中学副校长,后又任学校的党支部书记。而他的教学风格,一直保持着“初心”,细腻周到又富有创造力。

    最难不过,离开讲台

    2016年10月,朱伟顺因患重病,不得不离开讲台。这是他最痛苦的事,似乎比疾病本身更让他难受。在生病以后的31个月里,只要身体状态许可,他仍坚持每周回校,与师生交流,也继续在思想上帮扶结对的学生。

    在接受采访时,朱伟顺老师带来了他珍藏已久的荣誉证书。有浙江省对教师的最高荣誉“春蚕奖”,有不断研修升级学历的优秀证书,而他最在意的一张,竟是级别不高的小奖状——在庄桥中学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中,朱伟顺老师光荣当选。“都是学生一票票投的,我得票很高呢。”朱顺伟老师很是骄傲。

    他说最对不起的是妻子。从医的妻子,非常理解丈夫对教育事业的爱,她记得,1994年丈夫患上严重的乙肝,治疗后重返讲台,一边上课,一边治疗,其间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初三学生,每天早晨6时出门,晚上6时进门,回家后不是备课,就是批改作业,像一头老黄牛一样耕耘在教学一线。她最知道,丈夫离不开讲台。

    “即便身体状况不好,依然想着学校,想着学生,希望为学校出谋划策。”庄桥中学校长杨显慧说,学校正是拥有了像朱老师这样一群不求回报、不求名利的优秀老师,才通过教育更多地改写了孩子们的命运。学校老师们都希望,朱老师在与病魔的攻坚战中坚持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记者 徐叶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