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70年甬医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旬老人回忆

“两次难产后,妻子终于在华美医院生下长子”

陆文泉老人反复翻看4月12日的《宁波晚报》。

    自本报推出“70年甬医路”之“寻访甬医记忆”活动以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报料、投稿。当90岁的陆文泉老先生看到4月12日见报的《永丰路上的这幢大楼 承载着70年甬医记忆》这篇报道时,激动得几天没有休息好,60多年前的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回放。1954年7月13日,陆文泉的长子陆中星在华美医院出生,这是妻子三次怀孕后顺利生产的第一个孩子。

    年轻产妇先后生下两个死婴

    近日,记者在慈溪市区陆文泉家中见到了老先生,他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看报读字都不需要戴眼镜。“那个年代的女人生小孩,真的是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一点都不夸张!”

    1950年,21岁的陆文泉和妻子完婚,第二年秋的一天,正在上班的陆文泉得知妻子即将临盆,匆匆请来接生婆,和所有准爸爸一样,焦急地等在门口。

    小半天过去了,妻子痛苦的喊声终于变小了,只听到接生婆说着“出来了出来了”,却迟迟没有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不一会儿,陆文泉的丈母娘抹着眼泪出来告知,大人没事,生了个女孩儿,可是没救过来。一家子都被悲伤的气氛笼罩,陆文泉安慰妻子,只要养好身体,孩子一定会再有的。

    很快,1953年春天,妻子再次临盆。当时,几里地外已经成立了长河联合诊所,一家人将产妇急匆匆送进了诊所。此时,正在余姚开会的陆文泉毫不知情,中午休息时他遇到了刚刚赶来的一位同事,噩耗传来:妻子刚刚生下一名男婴,依旧没能活下来。失魂落魄的陆文泉一点心思都没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

    舟车劳顿来到华美顺利生产

    妻子第三次怀孕后,他们托一位许姓朋友想想办法,宁波有没有大医院能够不再让悲剧重演?“当时,我是第一次听说华美医院。打听回来后说孕妇要提前一个月到医院检查,许叔叔帮我们安排好了在医院附近一位朋友家中长住,一家人马上出发。”1954年6月,陆文泉一行先坐车到余姚的车站,黄包车将他们拉到了码头,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航行,他们在宁波姚江畔下船。

    时至今日,陆文泉还记得华美医院老大楼的模样:“‘冂’型的四层高楼气派极了,从没见过这么高的建筑。”医生接诊后,为产妇做了检查。鉴于之前两次难产,医生要求她每天到院检查。

    1954年7月13日,正在上班的陆文泉接到了一个电话,妻子生了,是个男孩!“欢天喜地啊,真是太高兴了!”讲到这里,90岁的老人一脸兴奋,仿佛这一幕就在昨天。

    他和丈母娘赶到医院,在病房里看到了虚弱的妻子和正在酣睡的孩子。“这次我生得很快,可是儿子生下来没有动静,我当时很害怕,就看着医生拎起他的小脚,在后背轻轻一拍,我和儿子都哭了……”

    一周后,母子俩顺利出院,回到了老家,这事传开了。说起来,陆家还是当地第一户到华美这样的大医院生孩子的人家。有了这次经历,1956年陆文泉的长女陆中苏也生在了华美。

    孙辈从医反哺社会

    转眼到了1960年,陆文泉妻子再次怀孕。朋友施医生在慈溪县人民医院(现慈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她劝夫妻俩,院里的医生都是科班出身,技术也很好,没必要路途颠簸再去华美了。于是,两个女儿相继在慈溪出生。

    为了将这份医者仁心继续传递,一家人中已经出了三位医生。在爷爷的引导下,大孙女陆云成为一名医生,现在是慈溪市宗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主治医师;外孙龚晔晟从宁波大学医学院毕业,现任慈溪市中医医院医务科长;外孙女胡一枝考取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成为慈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

    如今,一大家子几十口人,让人艳羡不已。“我们这一家能够有今天,真的离不开这些医护人员。当年如果没有兰雅谷先生和社会各界名人政要的慷慨解囊,说不定我们家后继无人了。”陆文泉感慨。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陈琼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