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建设“246”万千亿产业集群——

宁波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成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排头兵?在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后,宁波下一个万亿增量在哪里?

    昨天,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动员大会,指明了制造业置于宁波、置于全省、置于全国的重要性,动员全市加快建设“246”万千亿产业集群,也回答了上述三个历史性问题。

    1.谋定新起点

    为什么要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246”万千亿产业集群培育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拥有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要素集聚、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平台,形成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246”产业集群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建设“246”万千亿产业集群的条件方面,宁波有着雄厚的基础,目前宁波的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接近5000亿元,拥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集聚度高、规模体量大、产业生态全。

    从市场需求看,在全球市场中,宁波制造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绿色石化、汽车、新材料等三大产业近15年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5%、27.5%和17.2%,潜力巨大。

    在空间承接上,当前的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软件园、临空经济示范区、南湾新区、东钱湖区域等,都能够有效承载产业的提质增量发展。

    2.寻求新突破

    怎样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部署,下一步,宁波将围绕产业提质扩量,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强化项目支撑、增强创新实力,突破一批关键新技术、培育发展新主题、建设人才新梯队,做强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国内外市场,使宁波真正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和主力军。

    在汽车产业方面,宁波将以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核心零部件为主要方向,建成集新能源汽车技术、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今年3月,均胜电子入驻美国硅谷,成为中国首个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的汽配企业,准备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吉利去年在杭州湾新区布局总投资62亿元的研发中心,具备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电子电器的自主研发能力,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整车试制中心。

    宁波的制造“硬”实力一直有目共睹,但在“软”实力方面仍有待提高。这个“软”指的就是“软件”。2018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640亿元,同比增长20.1%,尽管增速位列全国前列,但与杭州、武汉、青岛等同类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面向未来,宁波决心补上软件业这块短板。未来,宁波软件与新兴服务业将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供应链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主攻方向,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型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集成电路、光学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光伏、智能信息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发展方向,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地、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中心。

    3.引领新发展

    为什么说,加快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宁波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不仅重视夯实产业基础,着眼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与当前融合发展的大潮极为匹配。

    本周三,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为高新区工业企业上了一堂课——如何使用工业操作系统控制工厂里的设备。在该操作系统中,企业负责人可以从工业APP商店里下载相应的工业APP,来进行各种工业品的生产,犹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打车用“滴滴”、吃饭用“大众点评”一样。这就是如今制造业环境真真切切的变革。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宁波各行各业的智能制造、精细化制造、关键工艺的提升提供了金钥匙。

    又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宁波舜宇光学的电子光学技术,在手机摄像头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组件,在车载镜头领域可以提升智能驾驶等级,为无人驾驶做铺垫,在VR领域又能使沉浸式体验更加逼真。

    北大国发院教授、经济学家周其仁近日在演讲中说:“中国制造要突围,在高端技术方面要做‘从零到一’的研发,寻求突破;在传统领域,我们要不断创造新的成本曲线,以新制快。如此,才能完成制造强国的目标。”

    记者 乐骁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