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世纪70年代,她们是鄞县首批女拖拉机手

一张照片,一段插曲让姐妹们40多年后再聚首

▲5月20日,闻赛娣(左)、大闻阿姨(中)、张阿姨(右)时隔40多年后再聚首。

记者 陶倪 摄

▲上世纪70年代,余德富老先生拍摄的女拖拉机手照片。

    “如果没有这段插曲,我们姐妹3个今天也不会再聚到一起。”

    5月13日,本报头版刊登了《一张40多年前的老照片,勾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忆》的报道,这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照片,记录了6名女青年在两辆崭新的东方红拖拉机上的影像。受访人林阿姨当时认出,自己是照片里前一辆拖拉机的驾驶者,左边是她的小师妹。

    然而,近日有3位女士找到记者,表示她们才是这张照片里的主人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40多年前,她们参加了鄞县首批女拖拉机手培训班

    闻赛娣阿姨出生于1957年,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照片里第一辆拖拉机的驾驶者,同行的另一位也姓闻的阿姨当时在她的左边,张阿姨开的则是后面一辆拖拉机。

    “你看,这也是我们同一天拍的。”她们拿出一张黑白的旧照片,确实,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人物能够一一对应起来。

    “其实这张照片不是偶然被拍下的,而是特意叫我们去拍的。”闻赛娣阿姨说,1974年前后,鄞县开办了首批女拖拉机手培训班,那时鄞县的各个公社都抽调了几名优秀女青年去参加拖拉机驾驶培训,她们3人就在其中。

    “她们俩都是梅湖农场的,我是大队抽调的,那期培训班大概有四五十人,在原来的鄞县中学培训,先学理论知识,再学实际操作,从开始培训到考出驾驶执照,前后差不多有6个月的时间。”闻赛娣阿姨回忆。

    培训班结业后,其中6名鄞县首批取得驾驶执照的女拖拉机手,驾驶两辆崭新的东方红拖拉机来到回龙农校(现浙江万里学院分校)附近,在一位摄影师的镜头前,留存下了珍贵的青春记忆。多年后,这张照片被宁波市博物馆收录,陈列在展览馆内。

    为此,记者也设法联系上了照片的拍摄者余德富老先生,他表示,自己当年确实是在女拖拉机手培训班结业的背景下拍摄的,这也证实了闻赛娣阿姨的说法。

    照片中人感到奇怪:“受访者不是我记忆中的小姐妹”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照片一般都是黑白的,彩色相片很少很少。”另一位年长一些的闻阿姨说,虽然当时被余老先生拍下,但大家的手里都没有这张照片。直到四五年前,一位朋友在宁波市博物馆参观时,拍下了一些宁波历史资料并上传到朋友圈,这张老照片恰好被收录其中,大闻阿姨一下子辨认出,这正是年轻时的自己和小姐妹们。

    因为觉得这张相片很有纪念意义,大闻阿姨和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张阿姨一起,特意去了趟宁波市博物馆,和当年的自己合影留念。正因为如此,当她从报纸上看到这张老照片时,感到十分惊讶。

    难道是以前的小姐妹被采访了?大闻阿姨说,细读了报道,她觉得受访者和自己记忆中的小姐妹并不是同一人。大闻阿姨赶紧向身边人打听昔日伙伴的消息,几经辗转,联系上了闻赛娣阿姨。

    于是,5月20日上午,3位久别重逢的故友聚到了一起,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故事。

    一段美丽的插曲,让老友们40多年后再聚首

    与此同时,记者也将原受访者林阿姨和她小师妹昔日的合影,与那张上世纪70年代拖拉机的照片放在一起进行了比对。

    闻阿姨她们表示,这么一看模样是有点像,大家年纪相仿,那时候年轻姑娘都是这样的打扮,梳着两条麻花辫,留着齐刘海。

    记者与林阿姨再次沟通后了解到,除了彼此长相神似、打扮相近外,林阿姨自己在拖拉机厂工作时,和小师妹也有过开着东方红拖拉机上路的经历。加上起初公众号对这张相片的描述是“上世纪70年代宁波拖拉机厂”,而非“上世纪70年代宁波女拖拉机手”,才引发了这段插曲。

    “大家都有关于那个年代共同的记忆,相似的经历,也是一种缘分。说实话,要不是有这次巧合,我们姐妹三个分开了40多年,可能也不会特意联系上,还重聚在一起。”闻赛娣阿姨表示,借着这个契机,久别的老友们共同回忆当年的青春时光,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算得上是一场美丽的插曲。记者 陶倪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