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入城过灵桥情景。 |
宁波人民喜迎解放 【天还没亮,宁波的很多学生就端着一筛一筛的金团,到桥上慰问部队】 “这一仗打完后,宁波就算打下来了,晚上我们就睡在了灵桥桥头。”今年已93岁的宁波妇儿医院原党支部书记、原九连指导员陈富三回忆道。 陈富三说,大军攻占江东后,九连又奉命到南门一带进行搜索,没有发现残敌,就返回灵桥休息待命。为了不打扰市民,也为随时能投入战斗,战士们连背包都没有解开,就抱着枪,和衣躺在灵桥西头两侧的人行横道上休息到天亮。 原65师194团老战士马午,在为《宁波党史·纪念宁波解放战争50周年专辑》1999年第二期撰写的回忆文章《在解放和警卫宁波的日子里》也写到了这一幕。 “半夜过后,市区已无枪声,我军占领宁波全城。此时,天空罩着薄雾,日间跋涉百里的战士不顾地面污浊,汗衣贴身,睡在马路两旁,进入梦乡。” 天还没亮,宁波的很多学生就端着一筛一筛的金团,到桥上慰问部队。“看到学生们热情的笑脸,我们非常感动,不过解放军有规定,不能吃群众的东西,我们不肯收下。但不管怎么婉言谢绝,学生们始终不肯把东西拿回去。”陈富三无奈之下,请示了营教导员张才,张才指示他带几名战士一起把东西送回学生们位于灵桥东头的学校。 等到时近中午,大街小巷陆陆续续出现了红红绿绿的纸旗和标语,上面写着“欢迎大军”等字样。三一中学等2000余名师生以宁波学联名义,和广大工人、市民一起,抬着连夜赶制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高唱《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革命歌曲,沿着中山路游行。郊区的群众也结队入城,拿着小旗边走边唱欢快的民间小调。 1949年5月31日出版的第588期《麓水报》详细报道了全市各地人民热烈欢迎慰问解放军的情况,全宁波的人民像过节一般,欢庆城市的解放。而195团怕住在城区扰民,第二天就奉命撤出城区移住团桥,194团则奉命驻守宁波市担任警备。 【郑君伦和战友们实行24小时值守制,晚上没有路灯,战士们就在黑夜中站岗、巡逻】 奉命保护天一阁十余天 1949年5月26日上午9时,时任66师师部特务连指导员的郑君伦奉命带领196团3营3排3班13名战士奔赴天一阁,执行守护任务。 郑君伦回忆说,刚到那里时,天一阁门内靠墙小亭子石凳上,坐着个40岁光景的人,边喝老酒边啃鸡腿。他见到有人来了,连忙起身说“欢迎!欢迎!我晓得解放军肯定会到这里来”。后来郑君伦才知道,此人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第十三世孙范鹿其。 “楼上的大柜子里全部都是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书!其中还挂着一幅穿红袍的祖先像,想来就是范钦本人的画像吧。”虽已过去70年,但那次登天一阁的种种细节郑君伦仍记忆犹新。 经商议,全班战士暂时住在外头西面两间小屋内。 在接下来的保卫工作中,郑君伦和战友们实行24小时值守制,两人一岗,一人在大门放哨,另一人在院里巡逻。彼时的宁波,晚上没有路灯,战士们就在黑夜中站岗、巡逻。但更大的困难来自于生活环境。 “那会儿五月底是春夏之交,雨水很多,我们的战士大多是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娃,不习惯湿润气候。更可怕的是,晚上打地铺睡觉的时候,有蚊子在耳边‘嗡嗡’徘徊,还有蛇爬行而过。”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说到做到,既没让任何一本古籍受到损坏,更保证了天一阁的绝对安全。 1949年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郑君伦和他的战友们圆满结束了保护任务,离开了天一阁。 【敌机编队一开始还敢靠近,但自从有次一架飞机被击落后,再也不敢靠近灵桥】 敌机持续轰炸宁波近半年 宁波解放后,溃退至舟山的国民党军队,从不断派武装人员对宁波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发展到连续出动飞机轰炸宁波城市和乡村。 从1949年9月中旬到1950年1月,宁波市区共遭受飞机轰炸28次。据官方统计,死亡175人,伤339人,22军军长孙继先8岁的小女儿也在大轰炸中遇难。 “在近半年的狂轰滥炸下,江厦街、药行街、东渡路这一带全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不少黄金、银元等散落在废墟中,我们立即进行了抢救保护。”今年已93岁的原194团机枪排排长朱宝德回忆说。 “灵桥当时是通往舟山的交通要道,国民党反复轰炸宁波,甚至将灵桥炸出了一个洞,就是想拦阻解放军追击的脚步。”朱宝德告诉记者,轰炸开始一个月后,由于我军缺乏装备,苏联友军派两个加强排总计120名战士前来支援,在灵桥两侧架设了12门高架炮,而他们排则负责保卫苏联友军的安全近3个月。 “每次轰炸,敌机都是3-5架飞机编队飞来,一开始还敢靠近,但自从有次被击落后,再也不敢靠近灵桥。”朱宝德向记者回忆,那次他和战士在桥上指挥打飞机,轰炸机被击落后,直接坠入了三江口,江面上一片火海,国民党见我军防御能力增强了,便不敢再犯。 每每跟年轻人提到这段惨烈的历史,老人都感慨万分。“现在,自己已垂垂老矣,一同打仗奋斗的战友多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尚在人世。”朱宝德深情地说,“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是血与火的历史,希望后代永远不要忘记。” 直播预告 5月25日,天一广场 “穿越70年” 重温宁波解放瞬间 本报六路记者现场直播 如果一个城市也有记忆,那么,1949年5月25日,必会是宁波这座东方港城记忆中最为特殊的一天。因为,70年前的这一天,随着人民解放军入城,宁波解放,这座城市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宁波迎来了新的生命。 今日,我们宁波都市报系将在天一广场举办“甬城甬恋”活动,推出“穿越70年——六路记者现场连线带你重温解放瞬间”的融媒体移动直播行动。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宁波解放时的珍贵老照片,亲耳聆听当年解放见证者的诉说,分享年轻人们对宁波的祝福,还能跟随宁波晚报派出的六路记者,分赴70年前宁波解放的各个重要点位,用直播镜头分享宁波解放之路。 70年后的今天,我们仿佛还能看见1949年5月25日的凌晨,由三一中学为核心的城区10所中学2000多名师生和工人一起走上宁波的街头,他们抬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高喊口号,大街上贴满欢迎标语,鼓楼、东门、西门、南门各处还编写出大幅墙报……他们的欢腾和激动,是为着这座城市的解放,为着它的新生。 千年古港宁波,70年间,一直在奋力奔跑。这里开埠最早,所以催生了近代闻名天下的“宁波帮”;改革开放后,名列五大计划单列市,临港大吞大吐,财通四海,茂达五洲。 近20年来,宁波走出了一条让世人惊叹的陡峭增长曲线: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跨入“万亿俱乐部”城市,成为长三角第六个、浙江省第二个万亿GDP城市。同时,伴随着GDP破万亿,宁波机场客流破千万,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00万标箱超越深圳港,宁波出口超越广州跻身全国第五位…… 这一次,我们将通过前方记者视频现场连线的方式,回到当年解放时宁波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城余姚、平安交接的第二个县城慈溪、蒋介石的故乡奉化溪口、人民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入城而过的灵桥、军民集会欢庆的中山路、被称作“渡海第一战”地点的北仑大榭……今天,我们在70年间来回“穿越”,只为祝福我们的城市,勉励我们中的每一位你和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参与到我们的“穿越70年——六路记者现场连线带你重温解放瞬间”活动中来。 方法一:下载“甬恋APP”,在手机上观看现场直播; 方法二:宁波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nbwanbao),头条直播; 方法三:5月25日上午10点,亲临天一广场,现场感受这振奋人心的城市力量,为宁波欢呼鼓掌。 记者 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