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6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沧桑巨变引发全城共鸣

晚报微信推文《今天,宁波解放70周年!》
一天阅读量就达10万+
文后留言看得人泪流满面

    昨天是宁波解放70周年的纪念日。早上6点半,宁波晚报官方微信发了一篇推文《今天,宁波解放70周年!》,文中以大量新旧对比的照片和史实,展示出70年来宁波这座城市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网友点击率迅速攀升,昨晚10点不到,该文的阅读量已达10万+。

    很多读者在感慨之余,纷纷留言,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家国情怀。至昨晚发稿时,留言已逾200条,可惜文后只能显示精选的100条。留言者中不仅有新老宁波人,还有身在异国他乡的宁波游子,有读者称“看到这些留言已泪流满面”。

    ●留言中,有致敬前辈、缅怀先烈的——

    “70年前的今天,我父亲就是解放大军中的一员。缅怀先烈,珍惜当今。”

    “不负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必将更好!”

    “幸福不忘共产党,不忘无数为争取和平而献身的革命先烈!”

    ●留言中,有表达故乡情和幸福感的——

    “生在宁波,长在宁波,地地道道的老宁波,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繁荣,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惊世成就令世人瞩目!想当初,本人1975年底刚到宁波工作时,发现宁波当时是‘一个警察看两头(从东门口到西门口),一只喇叭响全城(宁波人民广播站)’,还有经历了8年才建成的宁波交邮大厦等。宁波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变,全靠改革开放政策和众多宁波帮人士的全力资助!”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山是故乡绿,水是故乡甜。宁波我爱您!”

    “我不是宁波人,在宁波居住了8年,今天看到宁波走过的70年历史,依然热泪盈眶!”

    “看着家门口的浮桥变成江厦桥的,居然已经那么多年了。”

    “1953年,(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浙大学生,父亲来到宁波,建设宁波。我也有幸成为宁波人。看着这些图片,何等熟悉、亲切。亲身经历宁波成长,繁荣60多年。祝家乡更美好!”

    “宁波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身在韩国思念宁波。”

    “远在他乡的游子,为宁波人感到自豪!”

    ●留言中,有为宁波建设出谋划策的——

    “一大早就看到这么多老照片,勾起儿时的回忆。小时候,庄桥机场是个很神秘的地方,那时老百姓坐飞机的几率几乎为零,不光票价一般人承受不起,还要开介绍信啥的,手续繁琐、复杂。即便是栎社机场落成,当时也是个很简陋的机场。现在栎社机场依然规模很小,机场虽名曰‘国际’,但(市民)去国外很多地方,还是要去杭州、上海,很不便。”这位读者认为,宁波已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从长远角度来看,栎社机场需要进一步扩建。

    也有读者建议宁波要设法多多培养、吸引人才。

    我们的微信小编

    也被感动了

    对着这些或深情或自豪或理性的满屏留言,有多位读者称,“看得热泪盈眶”“看着这些留言已经泪流满面了,内心很激动!”

    而在后台看到如此踊跃又深情的读者反馈,我们的微信小编也被感动了。记者了解到,这篇微信推文其实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划了,包括找余德富等老照片拍摄者,多方搜集最能触发读者情感的众多史料,仅市档案馆,小编就去了不下三次。特意选在昨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推送,激发了广大市民浓浓的爱国爱乡情怀。

    “感觉我们付出这么多是值得的。每次推出反映我们这个城市的重大题材的文章,总是能引起巨大反响,我们从中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文章推送前,因为推敲标题、文中措辞、图文格式等,我们团队一直做到凌晨1点多。即便如此,该文也不是尽善尽美,读者也指出了文中的一些瑕疵,读者朋友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另外,由于有的老照片版权不明,我们不敢用,导致有些宁波标志性建筑等内容在文中没有体现,这让我们颇感遗憾。我们有67万粉丝,以后会更仔细地做每一篇微信文,不负读者关注的目光。”这篇微信推文的编辑之一乐冬妍说。

    记者  俞素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