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档案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国汉学大家翟理斯笔下的宁波“浙学”人物

——《古今姓氏族谱》中的宁波

【简介】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约摄于1878-1880年间,出自杜德维相册。

    田 力

    翟理斯(又作翟理思,Herbert Allen Giles, 1845-1935),英国领事官,著名汉学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接受古典式教育。1867年来华,后长期在英国驻华领事馆供职。居华期间,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最终成长为一代汉学大家,著作等身,作品涉及汉语教材、翻译作品、札记散论、辞书目录等诸多领域,在英语国家曾产生广泛影响。故而,季羡林先生曾说,在近代的“东学西渐”中,有两个人值得注意,一个是卫礼贤,一个是翟理斯。正是由于其著述代表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汉学的最高成就,翟理斯于1897年全票当选为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

    翟理斯与宁波缘分匪浅,曾于19世纪70年代在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任职期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译著《两首中文诗》,即《三字经》和《千字文》的英译文。1888年,已担任英国驻淡水领事的翟理斯向英国外交部提出申请,希望能被派驻工作清闲的宁波或者镇江领事馆,以便自己有时间编纂字典。1891年4月,他如愿被调任为驻宁波领事(实际上他早在1889年就已留居宁波),直至1893年10月,离职返英。宁波也成为其20多年在华外交生涯的终点。

    在宁波的几年时间里,翟理斯做了两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事情:一是在1892年出版了三卷本的《华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这“被认为是其一生的最大成就”。在该部字典中,翟理斯对威妥玛(Thomas F. Wade,曾任英国驻华公使)创立的一种以罗马字为汉字注音的规则系统加以改良,形成了“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简称“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这是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二是开始撰写《古今姓氏族谱》(A 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并于1897年、1898年相继出版了该书的第一卷和第二卷。这是一本专门的中国人物辞典,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至19世纪,收录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是传说人物的小传,共2579个条目。该书被赞誉为“开拓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广受好评,至今仍然被一些海外研究者所使用。翟理斯也凭借此书获得1897年的“儒莲奖”(Prix Stanislas Julien),该奖由法国法兰西学院(French Academy)颁发,是国际汉学界的最高荣誉与奖项。

    在《古今姓氏族谱》中,作者为多位宁波籍历史名人作传。如:虞翻、杨简、袁燮、王应麟、赵撝谦、史弥远、王守仁、黄宗羲、全祖望以及万氏家族的万斯大、万斯同、万经、万言四人。现将原英文小传译为中文,罗列如下:

    “Yü Fan 虞翻(字仲翔),公元164-233年。浙江余姚人。孙策进攻浙江时,他刚好在王朗(时任会稽太守——译者注)手下做官,于是劝王朗投降,但其建议没有被采纳。王朗后来惨败,虞翻护送其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又回到家中,并且接受孙策的任命,继续做官。后来又为孙权服务,但是由于其大胆谏言和酗酒的习惯,多次冒犯孙权。有一次,当其微醉之时又触怒了孙权,后者拔出佩剑将要杀他,多亏刘基阻拦才得以幸免。公元223年,虞翻被贬至位于今天广东的交州,在那里一直生活到去世。除了评点古文,他还著有《老子命语》,并且刊刻了某个版本的《孝经》(史载,虞翻曾为《孝经》作注——译者注)。”

    “Yang Chien 杨简(字敬仲,号诚斋),公元12-13世纪。宋代诗人和官员,曾为陆九渊弟子。经朱熹(Chu Hsi)推荐,被任命为乐平县知县。此后当他被朝廷征召到国子监时,人们陪送上路,并称呼其为‘杨父’。杨简后来又升任工部的大臣,1225年退休。”

    “Yüan Hsieh 袁燮(字和叔,号絜斋),公元1150-1220年,浙江鄞县人。幼时就安静镇定,乳母在他周围放置一盘水,袁燮会终日注视,夜间常躺卧而不眠。他在中了进士后进入政府工作,担任江苏江阴的地方官,最后升任礼部侍郎,但因为反对史弥远(南宋权相——译者注)的议和政策而陷入麻烦,不得不退休归乡。著有《毛诗经筵讲义》,是对诗经的注释。袁燮死后被谥为正献,1868年,其牌位被放置在孔庙(意为从祀孔庙——译者注)。”

    “Chao Hui-ch‘ien赵撝谦(初名古则),公元1352—1395年。幼为孤儿,浙江余姚人。寄食山寺,及至成人,四处游学,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师高人,不论寒冬酷暑,都会前往请益,学习儒家经典、诗、乐以及不同的字体。最后一项是其研究专长,他因之编纂了一部名为《六书本义》的字典和《声音文字通》,后者在1405年引起皇帝的注意,立即被收入《永乐大典》(the great encyclop dia of Yung Lo)。1379年,他前往首都,参与《正韵》的修撰工作,之后又在广东担任地方官。他以‘考古先生’(即‘古文物研究者’之意)闻名于世。”

    “Wang Shou-jen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公元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1499年中进士,开始担任公职,但不久就触怒了势力强大的刘瑾,在被杖责后,贬谪至贵州做一个很小的官。他开始教化当地的野蛮人,直到1510年刘瑾死去,王守仁才被启用,后担任数个高级官职。1519年,他在江西平定了一场叛乱;1527年,又成功镇压广西蛮族的造反。因为上述功绩,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并封立为伯爵。由于竞争对手的嫉妒与恶意,加之自身健康情况不佳导致他辞职,但还未及归家便已逝世于途中。作为一名哲学家,王守仁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其遗著,包括诗歌、散文等,全都编入《王阳明集》,刊印出版。他的谥号是文成,1584年,其牌位被放置在孔庙。”

    “Huang Tsung-his 黄宗羲(字太冲),公元1609-1695年。浙江人,他站在明朝的最后一批追随者一边作战。1649年,黄宗羲曾去日本,希望能够获得帮助,最终却无功而返,之后便取了一个化名生活。尽管同意清朝官府抄录其在明末的论著,以便用来编纂那一时期的历史,但黄宗羲本人却数次拒绝康熙皇帝的征召。他的著作丰富,涉及历史、哲学和数学等方面。1886年,曾有人提出将黄宗羲从祀孔庙,但是高级官员对此观点不一,最终放弃这一建议。”

    “Wan Ssǔ-ta 万斯大(字充宗),公元1632-1683年。浙江人,他是一位杰出的古典文献和历史题材的评论家与作家。他的一本关于《春秋》的著作不幸被火烧毁,后来又重新开始写作,在他去世时,这项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最后由其子万经(Wan Ching)完成。”

    “Wan Ssǔ-t‘ung 万斯同(字季野),公元1642-1702年。浙江人,年少聪慧,致力于研究历史,尤其是明史。1679年,他在北京被聘任为历史委员会的私人助理(指万斯同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入史局,修《明史》——译者注)。每篇初稿完成后交其复审,他的记忆力惊人,总能提出准确的参考建议。万斯同还是一座大型图书馆的主人,撰写了数部史学和传记作品。学生们都尊称他为‘石园先生’,在其去世后,私谥贞文先生。”

    “Wan Ching 万经(字授一,又字九纱),公元1660-1743年。万斯大之子。1703年中进士,又入翰林院(Han-lin College),曾任贵州学政,但因事蒙羞罢归,并陷入贫困,只能靠出售隶书作品维持生计。万经博通经史性理之学,著有《明史纪传》,这是一部关于明代中国历史的书;完成其父关于《春秋》的未竟稿,以及堂兄万言关于明朝重要历史事件的著作(指《明史举要》——译者注)。”

    “Wan Yen 万言(字贞一,号管村),18世纪时候的人。万经堂兄。青年时期即以擅长古文著称于世,曾预修《明史》。”

    “Ch‘üan Tsu-wang 全祖望(字绍衣、又字谢山),公元1705-1755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年轻时就备受关注,但在北京未能脱颖而出,退休后回到位于浙江的故乡生活。他曾任几个书院的院长,校笺史籍和《汉书·地理志》,著述文章,等等。”

    实际上,《古今姓氏族谱》是第一部汇聚“浙学”诸位重要人物的英文传记辞典,比如:“四明学派”中的杨简、袁燮,“深宁学派”的王应麟,“阳明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浙东史学”的黄宗羲、万氏兄弟、全祖望等人。这部辞典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首次将“浙学”中的代表人物系统地介绍到西方世界,为西方人认识和了解这些中国哲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相关的知识索引,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