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三溪浦水库风光 |
|
三溪浦水库旧貌 |
宁波有八大水库,被宁波人称为八个“大水缸”。在八大水库中,年代最久的要数三溪浦水库了,从1963年水库建成,到1980年起向城市供水,它已经滋润了几代人。戴大奇今年74岁,作为当年三溪浦水库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每每说起此事,情绪都会有些激动。“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几乎没有什么机械,我们硬凭一口气,把三溪浦水库建了起来。一转眼五六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了不起的事!”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顾芳晖 鄞东曾遭受千年水患 2012年,始建于1958年的三溪浦水库开始加固改造。在翻土掘地的时候,一块几近百年前所立的石碑得见天日。石碑刻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3月。碑体斑驳,可以看到岁月在石纹的脉络间留下的印迹。碑文共499字,底部每一列的最后两字已经看不大清楚。 碑文的大意为:鄞州东吴的水发源自太白山和玉泉山,民国十年(1921年)秋天的时候风雨交加导致山洪暴发,当地的许多桥梁道路都被冲毁,村庄受淹,灾民遍地。有个叫余葆三的义士发动大家筹款赈灾,陈舜卿随他的儿子一起响应号召,召集族人和其他村民在画龙村设立工程事务所,修筑东吴桥,花费金银万余元终于竣工。大家又能往来通行、开展贸易。为感念余、陈等人的义举,并纪念这次修桥之事,立了这块石碑。 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日,鄞东是山清水秀的江南富土,仿佛洪涝滔天、野有饿殍只是臆想中的世界。但是翻开史料,不止是民国年间发生过冲田毁舍的水害,在更遥远的年月里,鄞东饱受旱涝之灾:南宋淳熙八年(1184年)五月,大雨,淹没民居,田禾尽腐,大饥;1194年秋,飓风驾海涛害稼,是年饥,人食草木;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飓风大作,海溢、山崩、堤决,漂没庐舍、人畜,大饥,民食树皮草根,男女溺死者以千计;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八月初八,太白山崩,东钱湖堤决,平地水高五六尺,舟行桥上、牲畜溺死、庐舍崩坏、棺木漂流,不计其数。一条条关于洪涝灾害的记载,触目惊心。在没有水利工程支撑的年代,一场大自然的磨难对一个地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仅是农耕囿于看天吃饭,安居乐业同样要依靠老天爷的垂怜。 何时才能改变命运操控于天地的境遇?当人们的智慧渐渐成长,饱受风霜的老百姓更加呼唤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造自然的决心和信念更加坚定。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1958年,鄞东人民对治水患、有田灌依然充满了渴望。当年在育王寺召开的鄞县水利代表会议上作出了建设三溪浦水库的决定。鄞县人民政府于同年8月向宁波专员公署呈送计划任务书,9月26日便开始动工兴建三溪浦水库。 据戴大奇回忆,那时的水库建设场面人山人海——除了东吴当地的群众,还有学生、民工、军人……加起来有万把人。三溪浦水库最早修筑时是粘土心墙坝,大部分土石材料都是就近取材。那个年代,没有足够的挖掘机,大家就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挖;没有足够的机械化运输工具,大家就用手推车来来往往地装卸。画龙溪两岸,车水马龙,担来人往络绎不绝,整个工地是上万人背扛肩挑的壮观场面。 戴大奇说,他参加三溪浦水库建设是在1960年。由于水库兴建于“大跃进”时期,工程基本上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1960年4月1日,大坝升至19.5米时进行堵口,4月10日大坝合龙开始蓄水。按照最早预想的设计,大坝准备修到44米高程,但是修到20米左右时,勘探队发现坝底的砂卵石层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没能挖光,如果造到44米高程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在当年6月27日,三溪浦水库工程指挥部向浙江省水利厅报告要求缩小规模修改坝坡设计。这种边设计、边施工,发现问题再修整的建造方式带来的遗患很多,甚至因为生产技术水平欠缺导致部分工程无法继续而不得不另起炉灶。缩小规模后总库容由原先的5150万立方米调整到2750万立方米。1962年4月,宁波专员公署对水库建筑提出修改意见,最终核定坝高为24米。 1963年,三溪浦水库基本竣工。 历尽沧桑服务民生 三溪浦是汇合了天童、凤下、画龙三溪之水的中型水库,自建成之始就发挥出巨大的效益。早期的水库受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多少有点先天不足,后来水库逐渐补缺完成了功能转换的大变身。 1983年—1987年水库完成保坝工程;1997年—2000年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灌渠维修、5座节制闸建设和电站改造工程;2012年—2015年实施维修加固工程。宁波原水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牢记水库的来之不易,时隔多年,我们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为了水库建设而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移民是建设水库过程中永远无法绕过的槛。三溪浦水库共涉及移民5个自然村,计374户、2058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大多数乡镇百姓来说,喝的还是接在水缸里的天水或是河里、山里的河水和溪水,因此,三溪浦水库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区域性治理项目,以防洪、灌溉为主要功能。至此,鄞东南近40万亩良田在库水的庇荫下得到滋养;每年汛期和夏秋台风之际的洪水得到阻滞,鄞东南不再经不起疾风暴雨的袭击。 三溪浦水库的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水库开始发挥供水作用,水库的功能重心慢慢向供水转移。1980年,三溪浦水库向宁波港务局镇海作业区供水;1982年,水库向镇海炼化供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和对用水量、水质要求的提升,三溪浦水库也完成了向五乡、邱隘、东吴生活用水的输送工作,逐渐形成现代化供水格局。 如今,年轻人面对十里波光的天童、凤下、画龙三溪闲庭信步,几代三溪浦水库人竭心尽力、创新求实、智慧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着水库的效益。 ■专家点评 宁波原水集团董事长 王文成 如今的三溪浦水库已经成为宁波城市防洪、供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有生力量,它不仅是蓄积生命之源的“大水缸”,还是防洪滞洪的强力臂膀,也是一道遗落人间的美丽风景。 三溪浦水库的建设,在当时条件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宁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宁波人喝的水的质量在全国同类城市里名列前茅。作为蓄水工程物质基础,与当年和之后连续不断的修建水利的勇气与投入是分不开的。 原水集团所属的八大水库中,除了三溪浦外,横山、皎口、横溪、亭下水库都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座座水库都是数以万计的群众背扛肩挑、风餐露宿,用毅力和热情修筑起一项项的恢弘工程。今天当人们喝上好水的时候,应该怀念和感恩当年那些建设者的默默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