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全省首个捷克语特色班到“一带一路”语言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小语种教学服务迈出一大步

莫莉莉在给外国留学生上课。

    宁波市“一带一路”语言学院成立、第一届捷克语特色班迎来结业典礼,刚刚过去的5月,对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院长莫莉莉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个月。从三年前的一个设想到之后一次次论证、忐忑摸索,再到如今逐渐开花结果,浙江万里学院在小语种教学方面的尝试,为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贡献了一分教育的力量。

    伴随着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浙江万里学院在教育的国际化方面也迈出了更多步子。

    “搭锅借厨师”成立捷克语中心

    5月20日,浙江万里学院首届捷克语特色班举行结业典礼,38名学生拿到结业证书,他们也是全省首批拿到捷克语文凭的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将继续前往捷克的大学学习,有些人则将进入“预订”的外贸企业或电商平台实习。

    如今,捷克语特色班招生已是第三届,每次都是“订单式培养”,随着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和文化往来的深化,中东欧小语种人才很是吃香。说起当年首吃螃蟹的行为,莫莉莉有些感慨。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宁波将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当时我就想国际交流总是语言先行。”2016年莫莉莉提出了外语+的概念,就是在大的外语语种英语和日语基础上,加设小语种。这一设想得到了万里教育集团领导层的认可,但当时也面临现实的困境:一没有师资,二没有学生。学校最后还是决定将这事做起来。“一带一路蕴含很多机会,先吃螃蟹的人总会有优势。”莫莉莉说。

    “打个比方,就好比我们搭了一口锅,那么,我们是从国外借来了厨师,从现有的学生中找来了米,最终做出了菜肴。”“厨师”就是老师,当时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师资,学院就与已有合作基础的捷克克拉洛韦大学沟通,希望对方派出老师来宁波上课,对方欣然同意,派了一名老师和他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前来支援。所谓的“米”,就是生源。找到老师以后,学院在全校招生,结果报名超过预期,最后择优选择了有一定外语基础的38名大一、大二学生开班,时间是2017年5月,捷克语言文化中心同时宣告成立。

    作为一门辅修专业,捷克语特色班学期两年,学生在双休日或晚上上课,暑假去捷克合作大学进行为期6-7周的夏令营,一边深化语言学习,一边了解当地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也在同步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其中一名对捷克语很感兴趣的老师,通过两年的学习,准备去捷克考等级证书。证书考出以后,就可以给初级班的学生上课了。

    从捷克语中心到“一带一路”语言学院

    今年5月8日,浙江万里学院“一带一路”语言学院成立,该学院是外语学院整合捷克语言文化中心、中东欧文化与教育研究所、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本地企业等校内外优质资源,拟建成以非通用语种普及教育、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研究智库为特色的开放式行业服务平台。

    据了解,目前有12所在甬高校开设了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外语类专业,小语种教育资源稍显单薄。“我们重点培养‘1 1 1’的复合型人才,即让学生成为‘有自己的专业,会流利的英语,掌握一门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莫莉莉说。与此同时,学院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做课外兼职导师,主要告诉学生们现在企业的状况,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提供实习机会。从而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与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外事外贸、国际文化交流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对此,企业的反应也很热烈。宁波企业在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经贸往来的过程中,由于小语种人才奇缺,往往只能用英语相互交流,造成不少内容难以表达清楚,直接影响洽谈效果。因此,企业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比较强烈。

    除了已经走向正轨的捷克语特色班,学院正在拓宽其他语种的教学。上月,“一带一路”语言学院刚刚结束了一个为期两周的俄罗斯文化交流班,其中有7名俄罗斯学生参加交流学习。学院目前正和俄罗斯高校沟通交换老师,互设语言专业。

    在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

    随着宁波与中东欧国家文化、教育的交流走向深入,宁波高校与中东欧国家的高校互派老师进行交流、授课成为一种常态。2017年以来,作为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的院长,莫莉莉多次外出交流教学。2017年、2018年分别在捷克的高校教授中国文化,2018年还去了斯洛伐克高校教授与中国当前发展有关的课程,包括经济、环保、文化等。时间短则两周,长则两三个月。

    “走出去以后就会发现,交流实在太重要了,这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一个非常好的渠道。2017年给捷克大学生讲中国文化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但随着中东欧博览会的多次举行以及平时的各种交流,第二年再去的时候,他们对中国、对宁波的了解就多了很多。”

    在莫莉莉看来,想要合作共赢,首先需要相互了解,而语言的学习、教育和文化的交流,无疑是增进了解的基石。记者 王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