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发为 |
“首次升格为国家级的中东欧博览会,究竟‘新’在何处?”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发为率先提问。会后,他向本报记者聊起了对宁波的印象。 这不是刘发为与宁波的“初遇”。光是去年,他就来了宁波两趟:一次是采访首届中国(宁波)海外工程师大会,另一次是去奉化采写一组报道。开放,是他对宁波最深的感受,“我特意去过一趟宁波帮博物馆,参观完后感触很深。我们都知道浙江是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而宁波早在近代以来就已经走向世界。” 在刘发为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又将反哺一方水土”。 “海定则波宁。宁波是一个因海而生的城市,海洋文化赋予它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宁波人又将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还有包容务实的特质。我去过奉化的滕头村,也了解过浙江的‘一村一品’建设,感觉宁波的发展一直有明确的规划,同时又能充分保留本地多样的特色。” 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又何尝不是对宁波开放精神最好的肯定? 5月29日,刘发为在北京参加了国新办举行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新闻发布会,昨天他又参加了宁波的这场发布会。他说,他早已看过本次博览会的日程安排,觉得活动非常丰富,“争取把一些重要活动都去一遍。”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为了更熟悉宁波,也是为了更了解中东欧国家,进而勾勒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全貌。 “回想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宁波一直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有着国际化的视野。我相信胸怀开阔的宁波人,一定不会只把宁波当成‘自己人的宁波’。因为,宁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刘发为说。 记者 严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