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鹅,撬动了2.78亿元的大产业。没错,这就是象山白鹅。 端午节,宁波人“无鹅不欢”。在昨天落幕的第七届象山白鹅节上,一场“全鹅宴”火热开席。一只象山大白鹅,大厨竟捣鼓出17道菜。 说起来,端午节和鹅还有很多渊源,你知道吗? 端午女婿要挑“端午担” 鹅象征对爱情忠贞不二 端午节,宁波女婿要挑“端午担”,这其中,鹅是重头戏。 象山民俗专家卢圣贵说,旧时出嫁的宁波女儿在端午节这天要回娘家,女婿要挑“端午担”,少则四色,多则八色。其中鹅要成双,鹅头颈涂红颜色,路上鹅叫得越响越好,称“吭吭鹅”。“现在,象山很多地方,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传统风俗。” 为什么鹅是端午担的“标配”呢?卢圣贵解释说,这是因为鹅很忠诚,端午给丈母娘送鹅,其实就是表达忠诚。 在象山,小孩有“开荤”的讲究。用鹅头开荤寓意宝宝跌跤时,会像鹅一样把头翘起来,不至于头颅受伤。同时,蕴含着家长的美好祝福,希望宝宝长大后能抬头挺胸,堂堂正正做人。 鹅制品成“端午担”常客 熟食店备下400只烧鹅 宁波人素有端午节吃鹅的习俗。大白鹅肉质鲜嫩松软,清香不腻,营养全面。每年端午前后,鹅制品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昨天,在象山海洋酒店,一场“全鹅宴”火热开席。一只象山大白鹅,大厨捣鼓出了17道菜。“鸿运当头”“高鹏展翅”“脚踏实地”……连菜名都很“惊艳”。 尝不到“全鹅宴”,更多的市民会选择购买各类鹅制品。昨天,在舟孟北路上的“雄兴烧鹅”熟食店,记者看到购买熟食的顾客排起了长队。 “端午节,要吃点鹅,这是老底子的习俗,我在这里都买了好几年了。”顾客张阿姨开口就买了两份礼盒装的烧鹅。 店主沈女士一边收银,一边忙里偷闲接受了记者采访:“每年端午前后是烧鹅生意最好的时候,平时一天能卖七八十只,这两天,店里的烤炉几乎没停过。今天卖了200多只,明天我们准备了400只。” “鹅二代”接过接力棒 光卖鹅,一年产值千万元 “童子驱鹅女侍羊”,这句流传千年的象山民谣,见证了象山养鹅的历史。说起来,早在晋代时,象山就有人饲养白鹅。 这几年,象山白鹅走向全国,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一年撬动2.78亿元的大产业。这背后,有越来越多的“鹅二代”接棒,在他们手上,养鹅变得不一样了。 今年36岁的“大块头”翁小海是个“鹅二代”,他从2009年开始养鹅。说起这10年来的变化,他颇为自豪:“我接手的时候只有100只鹅,现在有10万只了,年产值从1万元做到2000万元。” “在象山,说自己养鹅,是很有底气的。”翁小海直言,“我希望有朝一日,象山白鹅能走出国门,把品牌打到国外去。”说完,他自己都笑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今年52岁的陈文杰同样是“鹅二代”,养鹅已经35年,目前的白鹅规模高达20多万只,年产值6000万元。 “老一辈是传统养鹅,我们是科技养鹅。”陈文杰说,以前采取母鹅孵化,现在则改用机器。前两年,投资800万元的孵化基地成立,一个孵化箱就能孵化9000个鹅蛋,温度和湿度能自主调节,孵化率大大提高。“这几年,反季节养鹅的产量越来越高了,明年可以达到3万只。” 说起种种变化,陈文杰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全国各种鹅的品种很多,我就想着,在我们这一代,能让象山白鹅成为全国的‘头牌’。”记者 薛曹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