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晚,以“国家风采 海丝之路 互联互通”为主题的灯光秀在宁波三江六岸上演。 记者 周建平 摄 |
当中东欧的红酒果汁布满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的货架,当“17+1”字样的植物雕塑铺满整洁的街道,当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新闻刷屏朋友圈……宁波不仅为这场盛会做好了准备,还要当仁不让地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的“首选之地”以及双边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A.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 5月20日,一艘满载拉脱维亚瑞克油漆的货轮,正迎着波罗的海畔徐来的清风,从首都里加驶入开往中国市场的“星辰大海”。40天后的宁波港,将是它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今年4月,宁波市政府与拉脱维亚投资发展署签署了中国(宁波)-拉脱维亚跨境电子商务港湾项目,宁波外贸冠军——中基宁波集团成为该项目首次交易的接洽方。 “这一合作是双向的:拉脱维亚的商品,可以通过我们进入中国;中国出口的产品,也可以由拉脱维亚电子港湾帮忙,把中东欧17国的商超、渠道商与我们对接,走出一条跨境电商出口的B2B模式。”中基宁波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说。 当“中基人”满怀期许等着第一艘来自拉脱维亚的货轮时,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里,已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观众。波兰的牛奶,捷克的水晶,塞尔维亚的果汁,保加利亚的饼干……这“丰富又实在”的展品,不仅在消费者心里刷足了满意度,还让经销商捕捉到满满的商机。 杨良栋是一位祖籍宁波、现居香港的企业家。在以往几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他带着拉脱维亚的蜂蜜味啤酒、立陶宛的谷物麦片回到故乡。他深知,如今国内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已经和他年轻时“全市只有一条大马路”的记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希望“能在宁波找到更多经销渠道,把海外的好货销往全国”。 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坐拥14亿人口的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而宁波则为中东欧特色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首先,宁波有大港。2018年,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600万标箱,位列全球第三。其次,宁波有市场。据宁波市商务局统计,去年,宁波以超过8500亿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在全国第八,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39.9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4.5%。第三,宁波有政策。宁波有跨境电商综试区,一些不在传统贸易准入名单的“新玩意”,可以跨境着陆保税仓;宁波有针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通关放行更高效;宁波是全国唯一启动建立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城市,是中国同中东欧经贸对接的前沿高地。 B.双向投资的“首选之地” 在世界另一边的中东欧投资人,已经听到了宁波的声音! “近几年来,我可以说,几乎所有在波兰同中国做生意、或是有合作往来的人,全都知道宁波。”波兰人Karol Tyrala说。 Karol是个“宁波通”,2015年在宁波国际投资促进局工作,是“宁波机关单位首位外籍员工”,还是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的波兰形象代表。现在他住在上海,忙着为波兰与中国的项目“牵线搭桥”。今年5月16日,他来到宁波市商务局,推介来自波兰的“整车出口物流解决方案”。 “以前,我们同中国的生意只是简单的买进卖出,这两年合作方式更加多元,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系统、物流方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Karol说。 Karol“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近几年来甬投资的中东欧项目已渐入佳境。其中的典型案例,莫过于美诺华药业联手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制药公司Krka,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这家名为“科尔康美诺华药业”的子公司注册资本2.3亿元人民币,主营医药、生物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Krka公司具有技术、产品、欧洲市场的优势,我们可以让更多优质的药品来到中国。”美诺华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Karol看来,“我在宁波国际投资促进局工作过,我觉得宁波的营商环境非常开放,大家都在踏踏实实地做事。而且宁波的相关部门和中东欧的姊妹城市、经贸部门,都有非常积极主动的联系。” 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也为宁波打开一扇更大的门。制造业、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宁波经济的几大支柱产业已开始“抢滩”中东欧。 作为“全球十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东方日升,不仅在罗马尼亚建了光伏电站,还在波兰、捷克、保加利亚有深度合作。原宁波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局长俞丹桦认为,许多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宁波企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汽车零配件巨头华翔集团已在捷克开设分公司,并将其作为企业在全球的第三大汽配生产基地。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中东欧国家都正在承接西欧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尤其在汽车制造领域,这给了宁波零配件厂商触及中东欧的可能。 专注中欧班列的“铁大大网”,去年收购了波兰CIS公司100%股份,开始在欧洲建立跨境电商的铁路配套。另一家独辟蹊径收购罗马尼亚公司的物流企业“源玖供应链”,也画出“借道中东欧,打开整个欧洲潜在市场”的蓝图…… C.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在宁波,双边人文交流的舞台比比皆是:去年12月,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的一曲《新丝绸之路》,赢得了宁波满座观众的热烈掌声;去年中东欧博览会期间“舌尖上的中东欧”,让两地的味蕾在美食间达成了共识…… “文化,是两国交流之间重要的‘软实力’。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语言、电影、音乐、旅游以及大众文化消费品都属于其范畴。比如,中国人在捷克开张的中餐馆,可以成为当地了解中国的开始;在克罗地亚取景的影视《权力的游戏》,也成了中国观众了解中东欧景致的载体。”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中国-亚欧关系和国际关系学首席教授Emilian Kavalski说。 来自保加利亚的Emilian举了个例子:“宁波的超市里随处可见‘莫斯利安’酸奶。其实,莫斯利安是一座离我老家很近、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就是因为这个酸奶在中国出名了,莫斯利安每年都能迎来许多中国游客。这让一些原本只会保加利亚语的莫斯利安人开始学习中文。” 与此同时,作为拥有约8000名外籍常驻人口、中外合办国际化高校的港城,宁波让中东欧人在此“安居乐业”。 2015年以宁波大学MBA学生身份亮相中东欧博览会的拉脱维亚姑娘“碧海”,已与一名宁波小伙喜结良缘,她时常带着自己的“混血宝宝”走遍宁波的大街小巷、湖光山色,还常在朋友圈“晒”出她绘下的一幅幅泼墨红牡丹。 浙江万里学院捷克语言中心的捷克老师Tereza总在课堂上跟同学们聊起捷克的语言文化,而同学们也会向她“科普”宁波方言以及中国时下流行的一些网络用语。 落户中东欧青年创业园的立陶宛商人“大佛”,送女儿到宁波诺丁汉大学就读,在女儿大学毕业后便和女儿一起在宁波创业、生活,因为“来了就不想走”…… 在他们形容宁波的关键词中,“舒适”“包容”“富有文化底蕴”比比皆是。 “宁波800万人口的体量和发达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不大不小刚刚好’。这里的人们安静有礼,乐于助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Emilian道出了不少中东欧人选择宁波作为中国第一站的理由。 记者 严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