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卓云举办文化补习扫盲班。 |
“你是真正关爱着我们这群失落的群体,每日每夜看护着我们,我现在、以后都会一直感激你。”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毛卓云再次收到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死刑(后改判死缓)的艾滋病犯人郭某从服刑监狱寄来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毛卓云是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也是宁波公安唯一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民警。这些在押人员,不仅仅是艾滋病人,其中许多还是“瘾君子”,更不乏一些重大刑事案犯。毛卓云在这个特殊的岗位用心守护12年,已累计看管过511名艾滋病在押人员。 一份军令状:“给我6个月时间,干好了我继续干” 2007年,市看守所成立艾滋病监区。当时,领导考虑到管理的难度和危险性,打算让更年轻的民警来担当,军人出身的毛卓云倔性一上来,拍着胸脯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给我6个月时间,干好了我继续,否则另请高明。” “在当时那个‘谈艾色变’的时候,第一次打开监区的铁门,说实话我心里也有些发怵。”说到刚接手那段时间,毛卓云感触颇深。但他没有退缩,先是上网查阅了大量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又到市疾控中心向专家请教相关常识,首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 毛卓云很快进入角色。在管教过程中,尤其是遇到正在发病期的、心理有缺陷的、吸毒过量产生幻觉的,甚至有暴力倾向、自伤自残的在押人员,他每次与之进行谈话教育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在押人员的不同心理,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引导,既保护了自己,也缓解了在押人员的情绪。 “我是在他做这份工作两年后,通过报纸上的一张照片,认出了他的背影,才知道他在干‘傻’事。”妻子徐爱英有些责怪,又有些心疼。 如今,多少个“6个月”过去了。监区的艾滋病在押人员不断地换着新的面孔,而毛卓云从未想过离开。 一个拥抱:不穿隔离护具,解开心的隔阂 在毛卓云眼里,这些在押人员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或罪犯,更是病人。他们惧怕病魔,更害怕冷漠;他们渴求被治愈,也渴求被关爱。“艾”与被爱,连接着红丝带,而毛卓云就是牵起这根红丝带的人。 和其他在押人员相比,艾滋病患者的对抗情绪更重,毛卓云刚上任就遇到了“下马威”。在押人员陈某以前在外地偷东西被抓后,都是被教育一顿后就释放了。这次因盗窃被送到看守所后,他不但闹着要好吃好喝,而且还在半夜吵闹,其他几名在押人员也跟着起哄。 上任前,所里给毛卓云买了防护服,从头武装到脚。可毛卓云觉得,这些装备“太过隔阂”:“我穿得和宇航员一样,他们连我的脸都看不见,心理距离太遥远了。”从此,这些防护装备就进仓库了。 在和陈某面对面交谈时,他没有戴上这些装备。距离在一次次谈话中拉近,彼此也有了肢体接触,尽管只是一个拥抱,或者拍拍肩膀,握握手,但对陈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几次谈话后,陈某很感动:“毛警官,自从我得艾滋病以来,亲朋好友都拿我当瘟神,而你却敢这样和我面对面交谈。”之后,陈某不但不再闹事,还配合毛卓云做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 最危险的一次,2013年9月,感染艾滋病的王某因捅伤民警被收押在市看守所。王某常常失去自控能力,甚至攻击医生和管教民警。在一次谈话中,人高马大的王某突然情绪失控,对着毛卓云就是一拳。 但毛卓云没有退缩,他走过去给了对方一个拥抱,拍拍对方的后背,让对方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然后给对方倒了一杯水,手拉着手跟对方谈心。 王某的心渐渐被融化,此后他再也不闹腾了。案件判决后,在被送往监狱前,王某给毛卓云深深地鞠了个躬,流下了眼泪。 “在押人员非常敏感,只有零距离接触,才能与他们贴心。”毛卓云说。去年,他更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将办公室搬到了监室里。 十万字心得:“五心法”全省推广 “当年省里还没有专设艾滋病监区的先例,对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毛卓云说,他唯有披荆斩棘,摸索前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管教之路。 2011年,牟某因为组织卖淫被抓。知道自己有可能被判死刑,牟某十分紧张,在谈话时突然晕厥,倒在了毛卓云身上。毛卓云没有推开他,而是紧紧地扶着他。当知道牟某有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哥哥后,毛卓云主动和其哥哥联系,让其哥哥经常写信劝导,同时又向上级请示,增加牟某妻子送衣送物的次数,用亲情去感化牟某。 12年来,毛卓云就这样从“心”入手,每天与艾滋病在押人员零距离交流,给他们关心和帮助,感化了500余名艾滋病在押人员。通过多年的积累,他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记下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并从数十个案例中归纳总结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是毛卓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工作最好的总结。不过,最让他欣慰的是,那些曾经或目前仍在羁押的人员,都郑重地表示要告别过去、好好做人。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陈洪华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