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宁波晚报举办的“我的亲人是军人”征文活动接近尾声,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近百篇征文。征文活动将于7月10日截稿,准备投稿的您可要抓紧时间了。 随着学生们陆续开始放假,我们最近收到了不少“军娃”的征文。这些孩子的文笔可能略显稚嫩,但表达的绝对是真情实感。 A 在“军娃”们的描述中,一个个鲜活的军人形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都是要溢出来的敬仰之情。在他们眼中,军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军人是勇敢的,他们无畏生死 姥爷曾是一名卫生兵。他们要穿过硝烟,躲着炮弹,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从死神手中硬把战友们救下,送到军营。我想,这就是无畏生死吧。 有一次,姥爷所在的队伍被敌军包围,必须马上担着伤员撤离,远方是漫漫长路,身后是看不见的敌军,而背上担着的不仅仅是伤员,还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队伍走过泥道,跨过山路,最终将伤员安置在百姓家中,躲过敌人。 我清楚地知道,姥爷对这段经历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内心饱含着血与泪,看着战友倒下、牺牲,是何等的悲壮与无奈。也许,我永远无法体会,而这一切融入了姥爷的血脉。他似一块饱经风霜、屹立不倒的雕塑,默默地迎着风雨。(作者:沃行健) 军人是无私的,他们舍己为人 五年的军营生活结束后,外公到了建筑公司上班。在39岁那年,外公参加一座商场的建设,在一次操作吊车过程中,井字架绳索断裂,眼看庞然大物即将倒下,但此时吊车还处于运转状态,若选择自己紧急逃离,则意味着下面的数个工人生命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关头,外公毅然决定先关掉机器,宁舍自己也要为大家!当他关掉机器后再想跳回平台为时已晚,外公便就这样从五楼摔了下来。 他昏了过去,五根肋骨折断,髋关节错位。 经过医生的努力,凭借外公的坚强意志,他闯过了这道鬼门关。事后,医生说:“他能救活过来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奇迹,真的很不容易!” 这起事故对外公造成了终身残疾,在医院治疗期间,无论怎样痛苦的手术、康复训练,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作者:杨臻如) 军人是敬业的,他们忠于岗位 我问爸爸:“这就是你打仗的地方?”爸爸回答说:“我的战位就是在计算机系统,虽然我不手握钢枪,但指挥打仗离不开我们的后台保障。将军们下达的各种命令都要通过我们负责维护的计算机系统发送到大洋深处的军舰、飞机上,指挥他们深海突击、巡逻护航,完成各种各样的军事任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啊。”我点点头,明白了,原来爸爸经常晚上不回家,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这份敬业或许就是军人精神中的一部分。(作者:余天轶) B 很多“军娃”因为父母是军人,有着和很多孩子不一样的童年:和父母聚少离多,甚至长年无法见到在外地部队的爸爸妈妈。在很多“军娃”的来稿中,我们看到了“思念”“陌生”“埋怨”这样的描述。当军人不易,当军属不易,当“军娃”也不易。 分离的不舍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2013年,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要随“和平方舟”医院船出海执行任务达半年之久。知道消息后,我无法抑制地嚎啕大哭。在那时我对妈妈要远航的决定很难理解。可妈妈还是毅然决然地要出海,她只告诉我:“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当海军不远航会终身遗憾!” 我哭着将妈妈送上船,红着眼目送她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在海平面尽头看不见了我才离开……那是我和妈妈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分离,那也是妈妈第一次独自出这么远的远门。我只能在家里静静地等妈妈的电话。 那段时间,我的成绩明显下降了,我体会到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感觉……我在一个本子上默默地用倒计时的方式记载妈妈的归期:100天,60天,30天,10天,5天,3天,2天,1天!(作者:周子扬) 角色的缺位 听妈妈讲,我快要出生的时候,爸爸特地请了假回家陪妈妈。可是,我出生后没几天,一个电话就把爸爸召回了部队,因为那段时间部队正在演习,任务很急。所以,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爸爸只是电话里的一个声音。 我慢慢长大了,上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爸爸还在部队工作。看到别人家的小朋友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撒娇,我羡慕极了,哭着闹着要去找爸爸…… 爸爸大老远来码头接我和妈妈,他捧着我的脸,左看看右看看,像总是看不够。我看着爸爸,既陌生,又亲切,觉得眼前又黑又瘦的爸爸和照片上穿着军装帅气十足的样子一点都不一样!(作者:蒋宋一) 小时候的我,一两岁时,都不认亲爸为爸,误把干爸认成了爸,“爸爸、爸爸”地叫,让亲爸吃醋了。于是他回来得稍微勤了一些,但还是不见人影的时间长。 话说,爸爸都不知道我在幼儿园和小学读的是哪个班,学校在哪儿。现在我已经读初中了,他依旧记不清我在哪个班,学校在哪儿。我一生病,他有任务;我要出去活动,他要么加班,要么被工作束缚住了手脚。他错失了我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第一次。 (作者:尹淇) C 因为军人的身份和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但“军娃”们的来稿让我们相信,军人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榜样的力量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始终牢记使命宗旨,在和平年代我愿意为了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热血,当战争来临时,如果需要,如果必要,我愿意为祖国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这是爸爸部队服役时在笔记本中写下的铮铮誓言。 从我记事起,爸爸就经常带我去献血或做志愿服务,有时在街头献血屋,有时在中心血站,一年四季,有空就去。在爸爸的带领下,妈妈也成为一名献血志愿者,而我也慢慢成为一名小小志愿者,我们一家人经常出现在各种无偿献血的场合,现在很多固定献血者和血站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们一家人,他们称呼我们为“爱心之家”。 (作者:李香莹) 征文仍在继续 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宁波晚报推出“我的亲人是军人”征文活动,无论您的亲人是现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都可以参加征文。 我们希望通过亲人的笔,向社会展现最真实的军人形象,挖掘军人故事。在“八一”建军节前,我们将对所有征文进行评比表彰,并择优在媒体上刊登。也欢迎有关单位集体参与,我们会特别设置组织奖。 征文要求:围绕“我的亲人是军人”主题,弘扬新时代正能量,抒发真情实感,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篇幅以1000字内为佳,最多不超过3000字。如果能配上照片就更好了。 征文请提供电子版,发送到邮箱:35432773@qq.com,并在文章中留下作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单位(学校)、联系地址。 截稿时间:2019年7月10日 注:我们收到的大量征文正在甬恋APP上专题展示,大家可以下载登录甬恋APP,进入首页的“专题”栏目进行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