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海洋来——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科普特展现场。 记者 周建平 摄 |
世界上第一条鱼、第一条脊椎、第一个下巴、第一只爬行动物、第一批哺乳动物……地球45亿年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第一”,科学工作者从上古遗留的数量庞大的化石、遗迹中,寻找到了很多的“第一”,并进行研究演绎,从而拼凑出地球多样化生命出现、繁衍、壮大的绚烂图景。 今天,宁波博物馆的自然科普类特展《我从海洋来——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开展,展出146件(套)化石和模型,时间跨度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在5亿年的时间长河中,观众可以见证脊椎动物演化中的九次重大革命,追寻从鱼到人的奇妙的生命之旅。 中国化石 讲述生物进化故事 5亿年前的中国云南,是一片蔚蓝的浅海,这里游弋着体长只有二三厘米的小鱼——海口鱼。这种不起眼的小鱼,在上世纪被考古学家发现,并证明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鱼类,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代表。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海口鱼身体里发育出来的脊椎的雏形——脊索以及周围的加固结构,还能看到在云南志留纪地层发现的最早的有颌类鱼化石——初始全颌鱼,在内蒙古发现的第一批从海洋登上陆地的四足动物模型,以及在贵州等地发现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和模型…… 展厅门口,竖立着一个高13米、垂颈俯视的合川马门溪龙骨架模型,它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从寒武纪那条柔软的脊索开始,一直到晚更新世直立行走的山顶洞人,此次展览通过解读化石,清晰地画出脊椎动物进化演变的脉络。胡氏贵州龙、中华金龙鱼、辽西鄂尔多斯龟等中国特有的化石(及模型),共同融入在亿万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生命进化之路上。 从鱼到人 物种在灭绝中新生 神奇生物恐龙的灭绝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恐龙一样消失在生物进化之路上的,还包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远古翔兽、曾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剑齿象、从猿到人转变的第一阶段南方古猿等。生物演化进程中,总有很多动物脱离“队伍”,湮灭于世,但也有更多的新物种加入进来,让队伍不断壮大。 本次展览,以脊椎动物进化的九次重大革命为线索,分成五大篇章,回溯了从海洋到陆地、天空,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生命之旅。这是一个展现动物如何“挺起脊梁”的展览,一个解答人类从何而来问题的展览。 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项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