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礼堂清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岭村文化礼堂:千年古街的微缩博物馆

韩岭村文化礼堂展陈室仿造古街模样。

    开栏语

    上半年,鄞州区回龙村文化礼堂火了。曾经拥有“坏毛病”的城郊村,如何通过文化礼堂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敦风化俗,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

    建设文化礼堂,是为铭记历史,留住乡愁;是为丰富文化活动,打造精神家园;更是为树社会正气,弘文明新风。目前,我市已建成1350余家农村文化礼堂,覆盖55%的行政村。几乎每个礼堂,都包含大量志愿服务,有帮助指导文体活动的老师,有热心照管老幼的村民,一股股暖流经由文化礼堂铺展到全村角落。2020年,文化礼堂将在我市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有理由相信,文化礼堂将进一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今日起,本报推出“礼堂清风”栏目,聚焦宁波农村文化礼堂的文明创建,为各地提供旁鉴。

    建设文化礼堂,东钱湖畔的韩岭村有着先天优势。作为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韩岭享有“浙东第一古村和第一古街”美誉,文化元素俯拾皆是。

    开建文化礼堂的那一年,也是韩岭古村保护开发大规模动工的那一年。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千年古街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村党支部书记陆平国说:“我们决定,把古街‘搬’入文化礼堂。”老街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里还原,店铺、墙门、水井、古树、牌坊、名人,一个“微缩版”韩岭文化小课堂打造完成。

    这些年,韩岭村文化礼堂始终保持常态化对外开放,既是村民学习村史的地方,也是游客了解韩岭的地方。2017年成为全省首批五星级文化礼堂后,韩岭村以此为依托,继续培育、发展各类文化小组,组织环保、敬老志愿者队伍,民风、村风大有改善。

    为古村古街划重点

    韩岭村文化礼堂位于村口西南方向的村委会,由展陈室、道德讲堂、喜庆礼堂和改建中的爱心大食堂等部分组成。

    在二楼展陈室,韩岭村史徐徐展开。旧时,韩岭是连接宁波和象山港区域的必经之路,600多米的韩岭老街,鼎盛时有商铺120多家。展陈室复原了其中多个老字号店铺,老式的干果包装、商铺风貌依稀可见。中心位置则留给了真实从老街上搬回来的“水龙会”用具。

    “清代、民国时期,韩岭前后街木结构屋舍林立,防火显得尤为重要。韩岭村曾有四大救火会,我小时候,还见过救火会起作用。”陆平国说,礼堂陈列的这条“獵龙”制作于清乾隆年间,已闲置多年,老街整修时,“獵龙”没地方去,就被搬到了文化礼堂。“如果按规范步骤操作,这条‘龙’还能快速出水。”陆平国说,现在宁波地区,保存这样完好的“獵龙”已经非常稀少了。

    文化礼堂还有多个文化名人展陈专题。南宋丞相郑清之、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创办韩岭卷烟厂的金吟笙、被誉为“中国梵高”的沙耆皆有专属位置。文物古迹如庙后沟石牌坊、供奉名医花桐娘娘的花桐殿、明清建筑金氏宗祠等,也以图片加文字说明形式予以陈列。

    这种仿古式的礼堂在设计时,还没有可参照的样本,只能靠村干部一点点摸索。“可能不够完善,但也是村文化的集中展示。”陆平国说,展陈室的位置设在村口附近,是希望游客一进来就可以看到,“在这里先了解一下韩岭,再进村走老街,会更知道重点。”

    感受古村改造的过程

    这些年,韩岭古村经历了大规模的保护开发,目前工程整体已进入尾声。除了韩岭老街有所提升之外,还将有一条仿江南形式的水街与世人见面,类似古镇开发的布局或给韩岭带来更多商机。

    这几天,韩岭村民余崇琴正在参加舞龙培训,这个节目将在10月韩岭开街仪式上亮相。这支舞龙队清一色由女子组成,“很累,但大家都很新奇,也乐在其中。”

    自韩岭村文化礼堂建成后,余崇琴便应征为礼堂专职管理员与活动组织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韩岭人,她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为做好展厅讲解,她自学本村文化,对文化名人和古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爱韩岭了。

    跟许多文化礼堂一样,韩岭也以文化礼堂为依托,组建起各种文娱队伍。作为古村特色,韩岭的民国风旗袍队最有名。“村里参加活动的妇女比较多,爱美也是大家的天性。”余崇琴说,这几年村里建起了大片仿古建筑,为旗袍队提供了天然背景。今年“五一”,旗袍队成员上街表演了一场《古村·女人》旗袍秀,让众多游客与摄影师频按相机快门。其中一张照片,刚刚获得韩岭摄影大赛的奖项。

    “韩岭变化大,大家都看在眼里。作为村民,很乐意看到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我们也得以享受发展的红利。”余崇琴有所感触地说,在古村改造的过程中,文化礼堂及其组织的活动的意义,更多在于给大家提供交流、分享的空间,彼此多沟通多鼓励,也就少了过程中的艰难。

    将敬老服务融入日常

    “文化礼堂建成以来,我们的村干部都很重视。”村民忻亚芬是村里的食堂管理员,从她工作的食堂能看到文化礼堂的全貌,也算是“看着礼堂建起来”的。

    忻亚芬是参加村里活动的积极分子。她特别乐意参与的是村里从今年端午节开始的爱心送餐活动,“端午那天,文化礼堂和爱心食堂来了20多位志愿者,炒菜、煮菜、裹粽子。”做完之后,大家一起上门为韩岭村的高龄、孤寡、独居、残疾、空巢、失智失能老人送去午餐和晚餐。

    由于得到村干部的支持,这一活动成为此后每一天的日常。村里出了个政策,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每餐5元的价格预订送餐服务,90岁以上老人更是可以免费吃。如今,韩岭有20多位老人预约了这项服务,餐食准备和上门服务工作由食堂阿姨和文化礼堂的志愿者一起完成。

    除了送餐,今年3月文化礼堂组织的“田螺姑娘巡湖队”活动也让忻亚芬印象深刻,“42名志愿者一起到村里、湖边捡垃圾,做劝导,教大家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参加这种公益活动,很有成就感。”

    类似的公益服务感染了村里许多人,也让村民的互助气氛及爱心涌动得更炽烈。5月下旬,得知一位村民罹患白血病,一次慈善募捐活动在全村悄悄展开,仅一天时间就募得善款106130元,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企业家、老师,还有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都纷纷解囊,这让管理文化礼堂募捐箱的余崇琴非常感动,“大家和谐融洽,就是文化礼堂最大的成功。”

    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