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保专家讲述 贺秘监祠重修始末

民国时期的贺秘监祠及周边建筑(资料图)。

贺秘监祠门楼。 记者 朱立奇 摄

    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贺秘监祠成了宁波的网红打卡地。7月12日本报《看〈长安十二时辰〉 聊月湖贺秘监祠》一稿见报后,引发广泛关注。众多读者打来电话或在微信留言,希望对这座历史建筑有更多的了解。

    为此,记者采访了1995年贺秘监祠大修的负责人和设计者之一、宁波市文保所原副所长许孟光,请他聊聊贺秘监祠那些事儿。

    祠堂整体向北推进方案

    获认可

    进入贺秘监祠,左侧有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安放着各种石碑,《重修贺秘监祠记》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看着碑上的文字,许孟光讲述起当年重修贺秘监祠的经过:“1995年前后,宁波市要拓宽四条主要道路,其中一条是柳汀街,沿街的贺秘监祠、关帝庙、居士林都有可能被拆迁。后来市里听取了文保部门的意见,不仅决定保留这些古建筑,甚至拨出专门款项用于重修贺秘监祠。”

    根据许孟光的讲述,当时贺秘监祠是市文联在使用,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相当破旧了。“原先有一个很气派的门楼,上一次的马路拓宽导致门楼被拆。游客进入祠内就是大厅,没有门口也没有天井。”

    贺秘监祠设计重修的任务落到了许孟光等人的身上,为此他着实费了一番心思。“一天中午,我坐在月湖的一个凉亭里,对面就是贺秘监祠,我寻思着祠堂南面是马路,没有往南发展的可能,那就把建筑整体向北推进,预留出天井和门楼的空间。随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文联、市文保所三方开了一个会议,会上我的方案被各方接受。”许孟光说。

    落架大修

    现在的门楼是从别处“引”来的

    方案确定后,就开始整体动工。许孟光告诉记者,贺秘监祠的主要构件出现残损,需要彻底整修或更换,将木构架局部或全部拆下,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这种维修方法在业内被称为“落架大修”。

    “这次的落架大修,市相关部门一共拨款80万元,不仅将整个祠堂向北平移,其间还很幸运地替祠堂找到了大门。”许孟光指着贺秘监祠现在的大门说,这块门楼不是“原装”的,其中还有个小故事。

    原来在贺秘监祠大修的过程中,宁波还有几条主干道也在修缮和拓宽。中山西路上一座即将搬迁的旧建筑被文保所的专家们看上了。“我和几位同事看到这座民宅的大门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这座大门安置到贺秘监祠,来充当祠堂的门面呢?这一想法很快付诸行动,没想到‘新’来的大门不仅大小合适,整体的颜色和风格与周围的古建筑也很融洽。我和同事们欣喜不已,在门楼上嵌入‘贺秘监祠’四个大字。这座跨越千年的古建筑,终于再次向世人‘正名’了。”

    据许孟光回忆,原先贺秘监祠内有历代碑刻,后来被整体迁入天一阁明州碑林。1995年又刻了两块石碑,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重修祠堂的经过。记者看到,祠堂内还有刻画着贺知章画像的石碑,以及冯骥才写的《回乡偶书》碑。许孟光介绍,这些都是后来刻制的,主要是为了增添人文气息。

    宁波对于古建筑的保护

    受到英国专家好评

    许孟光还讲述了一个小插曲,在贺秘监祠大修期间,宁波四条主干道的拓宽也在进行中。当时有北京的专家来到宁波实地考察,同行的还有一位英国专家,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韩克”。

    “北京专家几天后就回去了,韩克却留了下来。我们考察古建筑,他也跟着;我们商量文物保护,他在一边旁听,还不时做些记录。”根据许孟光的回忆,韩克在宁波住了好久,基本全程参与了贺秘监祠的落架大修。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韩克是城市规划及古建筑保护的专家。他告诉我们,城市扩展肯定要对原来的街道进行拓宽,在这过程中如何保护古建筑就成了一门重要的课题,宁波在这方面交出了很好的答卷。临走前,韩克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宁波古建筑保护为主题写了一篇论文。”

    当记者谈到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让贺秘监祠再次火了起来,许孟光感慨地表示,市民们现在能看到像贺秘监祠这样的千年古建筑,是一代代文保人努力的结果。古建筑是城市的象征,更是无法替代的独家记忆,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保护古建筑的队伍中来。记者 朱立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