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长城 |
|
烙画家王校仁 |
|
松鹤图 |
不用水墨,不用颜料,却可以展现出绘画中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这便是烙画的魅力。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它通过温度的控制,以高温的烙铁在竹木、宣纸等材料上作画。 记者近日在宁波也发现了一位烙画的高手,他是一位军人艺术家。走进王校仁的工作室,意境深远的山水、古典雅致的亭台楼榭、栩栩如生的花卉鸟兽……这些层次分明、古朴庄重的画作,都是他用一支烙笔在木板上完成的。 烙画有2000多年历史 一支电烙笔、一块木板,一双巧手在板上游刃有余地进行绘画创作,每一笔几乎都精准到位,正在一丝不苟创作的王校仁从事烙画已经将近40年。当然之前30年只是工作之余的喜欢和坚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是在退休后。从周一到周五,每天6点半就从家里出发到工作室创作,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时间表。“一进工作室,我的心就会特别安静。”日前他刚应邀完成一幅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作品。 王校仁告诉记者:“烙画以火为‘墨’,用火烧热特制铁笔,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因炭化程度不同而呈现出浅褐色、深褐色和黑色等色调。烙画讲究火候和力度,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一支铁笔在手,下笔的力度、角度和时机都决定着画作的质量,任何环节掌握不好都会功亏一篑。”说起烙画,王校仁如数家珍。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曾一度失传,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称之为“火针刺绣”,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极其珍贵的画种。清代时,烙画达到顶峰,当时云南武定县烙画名匠武恬,能在筷子上烙画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瀛州古八学士图》,其人物“须、眉、衣褶、剑、履”,细若丝粟,巧夺天工。 看王校仁的作品,同样让人赞叹。作品《五牛图》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的五头牛,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线条有力,生动地勾勒出牛的轮廓,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虽是摹本,却毫不逊色于原画。由于充分运用了木板的自然纹理,更添了一份古画特有的韵味。 从创作的角度看,烙画应该比水墨的线条处理更不容易。“虽然同样讲究线条,但是因为宣纸和毛笔是软的,而木板和电烙笔是硬的,确实非常考验功力。” 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烙画古朴雅致的画风 退休前王校仁是一名军人。作为一名海军航空兵,他的工作是修理飞机。然而他的爱好很文艺——画画。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绘画,我的家乡就是著名的书圣故里嵊县金庭乡。在我们老家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写毛笔字,大人写信都用毛笔写。”王校仁1951年出生于嵊县金庭乡华堂村,是王羲之第55代孙,自幼酷爱书画,尤爱赏读雅致的古画。 据史料记载,东晋永和十一年,王羲之辞官,携妻带子来古剡金庭归隐,7年后卒葬于瀑布山麓。王校仁谈到和烙画的缘分,称和家乡的山水有关。前阵子王校仁就刚刚创作了一幅烙画《王羲之故里》送给王羲之纪念馆。 1981年,王校仁被部队派到青岛工作。在新的工作单位,领导惊讶地发现他的机械制图比老师傅还画得好。业余时间王校仁曾自费到美院学习油画,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带他去见画家同学,在那儿王校仁第一次见到了烙画。 “看到烙画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它古色古香的风格,就好像元宋明清古画里的感觉,尤其是亭台楼阁、山石松树、远山近园等。我觉得烙画特别适合画江南的风景,比如画我家乡的那些老房子和山水。” 王校仁有着军人的意志力。对于烙画也是如此。从此以后,他放下油画笔,专注于烙画的学习。除了工作,烙画几乎成为他唯一的爱好。从最简单的图案和线条开始,一笔一笔,所有能够画的木板上都烙刻下了他的追求。 由于自小学过中国书画,后来又学过油画,王校仁对于线条和造型的把握比较到位,很快他就掌握了各种技法,并创作出作品。“可是,要让作品有意境,不是掌握技巧就可以轻易达到的,尤其是山水画。所以我几十年来,始终在学习的路上。”王校仁谦虚地说。 准备创作 宁波题材的 系列烙画 如果要说意境深远,王校仁几年前的烙画《万里长城》堪称佳作,画面山峦起伏,绵延千里,气势宏伟,气韵生动,境界豁然大气,是气势与情怀的完美结合,“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除了表现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势,我也想表达作为老一辈军人的豪迈之情。”充溢家国情怀的烙画《万里长城》因此有了别样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是需要灵感的,有时他也会陷入瓶颈,这时他会拿出油画笔来画油画调节一下。“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几千年来,为什么一直没有火起来?那是因为烙画的技巧简单,专业人员看不起它,业余的人又没有绘画水平。于是,它只能流离在民间。因此,要提高烙画的艺术水平,不但要提高烙画者的绘画水平,还要提高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从构思到完成一幅画作,需要不少时间,大尺寸的烙画甚至需要一两个月来完成。有时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也是考验体力和腕力的时候。”然而,艺术创作更考验的应该是艺术家的心理。 绘画即是修真,创作也是为人。“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燥”。最好的创作,是物我两忘的创作。最真的作品,是物我一如的作品。 王校仁告诉记者,宁波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接下来他要画宁波题材的系列作品,如月湖十景、东南古刹等。“我有时在作品落款用笔名:田野,有人问我为什么取这个笔名?我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不管我走到哪里,都永远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这片金灿灿的田野!”王校仁说。 记者 陈晓旻/文 记者 周建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