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勋章
致敬老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

淮海战役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章

一江山岛战役三等功

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章

    又是一年“八一” 。

    92年前那一声枪响,人民军队诞生于南昌,星星之火,从此燎原。

    他们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一路走来……尽管现在,时光荏苒,硝烟不再,但过去的历史不能忘,他们的付出我们也没有忘。

    “八一”前夕,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寻访了甬城那些经历过战争炮火的老兵,他们获得的那一枚枚荣誉章的背后,有多少故事可以讲述。

    痛心的是,很多老兵已是耄耋之年,正一个个悄然离去。

    还健在的老兵流着泪说:“和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相比,我们不值得一提。”

    身居斗室,穿着朴素,只有眼神中的坚毅,透露出他们曾经戎马。

    92年时光流转,变幻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血脉基因。

    致敬八一!致敬老兵!

    张更生

    出生于1919年,广东韶关人。1935年11月,参加了陈毅、项英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开始后,加入新四军。他经历过皖南事变,参加过苏浙军区孝丰三次反顽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955年授勋时,张更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

    1958年,张更生转业来到浙江工作。离休前,任宁波地区公路总段副总段长。2014年12月,张更生去世,是宁波最后一位老红军。

    在儿女的心中,张更生生活俭朴,而且坚持原则、两袖清风,“有一回老战友来坐了公家的车,父亲还掏了油费。”

    史澜欣

    出生于1928年,山东临沂人。1945年1月,17岁的史澜欣跟着两个堂哥加入临沂独立营,走上了革命道路。到部队不到一周,军装都没发到手,他就直接上了战场,那一仗异常惨烈,“一个排,最后只剩下四五个人了。”他在那场战斗中也受了伤。因为打仗勇猛、人又机灵,史澜欣被选为警卫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一路南下。

    1949年5月,史澜欣随22军参与了解放宁波的战斗,是宁波解放的见证者之一,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宁波。他在军委会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到公安系统就职,后来又进了企业。1988年,史澜欣离休。

    “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就很难过。”老人现在91岁高龄,在宁波颐乐园安享晚年,虽然耳朵听不太清楚了,但身体仍然健朗。

    刘铃

    1931年出生,四川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1951年,刘铃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获得过朝鲜政府授予的两枚荣誉奖章。1953年金城反击战中,邱少云烈士牺牲,刘铃当时就在邱少云背后不远的支援部队。

    刘铃说,枪林弹雨都不能形容当时的朝鲜战场,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英勇的志愿军官兵在没有防空掩护的情况下,像钢铁洪流般冲向敌人。

    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刘铃随部队较长时间驻扎在浙江省宁波专区的沿海一带。1958年至1960年,参与宁波沿海重要国防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1966年转业后兢兢业业,一直到退休。儿子刘川说,父亲总教育他们,对工作要求高一点、对生活要求低一点。

    孙梅生

    出生于1932年,江苏宜兴人。1950年,18岁的孙梅生在常州中学读书时,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军。

    当时人民海军成立不久,急需新的血液。孙梅生没有去朝鲜前线,而是被安排到位于安庆郊区的海军联合学校四分校学习。1951年初,正式加入海军。

    孙梅生在海军部队37年,参加过黄浦江扫雷,滩浒山战斗,解放嵊泗列岛、南韭山列岛,三门湾海战,一江山岛战役等,立下13次战功。1955年1月18日,参加一江山岛战役时,他是海军登陆艇三大队航海业务长兼作战参谋,曾三进三出一江山岛,并见证了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荣立三等功。

    从师级岗位上退休后,孙梅生把家安在了部队驻地附近的宁波。他在曙光巷办了个“常青书店”。1986年至1996年期间,他参加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海军百科全书》《海军大辞典》等重要文献的撰写和编审工作,是原中国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还曾受聘东海舰队军事研究室研究员和广州舰艇学院兼职教授。

    应德良

    出生于1953年,宁波人。1970年12月入伍,在安徽蚌埠12军36师炮团服役16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

    “我在部队完成了初中、高中课程的学习,1976年提干。是部队培养了我,锻炼了我。”1984年7月,本来准备转业的应德良接到了参战命令,一周以后,他就随部队到了中越边境,三四个月临战训练后上了战场。为了方便受伤后包扎,所有人都理了光头,当地气候湿热,身上的军装能晒出四层盐花。

    一直到1985年7月部队回到驻地,应德良在边境参与了三次大战斗,战争残酷,36师共有38位战友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应德良说:“他们才是英雄,而我只是参战老兵中的普通一员。”

    1986年,应德良转业回到宁波,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直到2013年退休。他说:“年轻时选择入伍当兵,将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永不言悔。”

    记者 戴晓燕 实习生 舒嘉怡 

    记者 刘波 崔引 戴晓燕 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家人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