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我们的节日七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乞巧,才是七夕的“正确打开方式”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从各路代购的花式营销和朋友圈各式“撒狗粮”中“杀出一条血路”,记者就是想大喊一声:七夕的“正确打开方式”并不是爱情。

    传统节日被商业化?

    北宋就有“乞巧市”

    注意到七夕节快到了,还多亏朋友圈里的代购小姐姐们。进入8月以来,她们几乎每天都会通过不同的文案不断提醒大家,尤其是男生:“礼物还没买呢?说好的求生欲呢?”

    不要着急感叹传统节日被商业化,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人们就已经从七夕节中挖掘出不少商机了,甚至还形成了“乞巧市”。

    《岁时杂记》记载:北宋时期,七夕节前,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自七月初一日期为始,车马喧阗。七夕前两三日,车马相次拥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东京梦华录》中亦有类似记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

    据记载,“乞巧市”上卖的多是摩睺罗、水上浮、谷板、种生、花瓜、果食花样、果食将军、双头莲等节供之物。

    光听“乞巧市”这个名字,再看看“乞巧市”上卖的东西,就知道当时的七夕节已经被商家“玩出了花样”。

    只是“乞巧”?

    其实是姑娘们在“卜命”

    七夕节始于汉朝,七夕乞巧的习俗也由来已久。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关于七夕流传至今的传说中,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牛郎织女鹊桥会”。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个“白富美”和“凤凰男”的动人爱情故事,那就太天真了。

    织女可不是普通的“白富美”,而是心灵手巧的仙女,据说可以“十日之内,织绢百匹”。凡间的女子甚是羡慕,便在七夕夜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乞巧”的说法,由此而来。

    在旧时宁波民间,每年七夕,姑娘们会用早稻制作美味的米馒头作为供品。当夜幕降临,姑娘们还要对着明月许愿,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般心灵手巧。七夕当晚,姑娘们还会组织“比巧”,借着月光穿针引线,谁最快把七根针穿好,谁就是巧妇。

    民间还有“卜巧”的传统。从七月初一开始,姑娘们会用容器盛一些小麦的种子,白天放在家里,晚上放在外面接露水;等到七月初七,麦芽长成,谁的麦芽根系发达,就预示着谁更为心灵手巧。

    “乞巧”的盛行,是因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卜命”。

    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