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区档案馆征集到《鄞邑土音》电子版

最早的宁波话罗马字文献现身

据说外国人凭此书可在半年内学会宁波话

    “宁听苏州人相骂,勿听宁波人讲话”,这句俗语形容的是宁波话硬、难听懂。而早在160多年前,宁波三中创始人、英国汉学家哥伯播义创作过一本神奇的书籍,据说外国人凭借此书可在半年内学会讲宁波话。这便是镇海区档案馆近日征集到的最早宁波话罗马字文献《鄞邑土音》。

    据悉,该馆征集到的是《鄞邑土音》一书的电子版。全书共7页,除了第1页首行是汉字书名“鄞邑土音”外,其余全是宁波话罗马字拼音,共753个。按照音韵编排,依次为:a、ia、ang、iang、ao、iao等48韵,外国人照读,便可学会所有的宁波方言音节。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宁波话拼音教学讲义。

    编写者很可能是宁波三中创始人哥伯播义

    近代史上,宁波受西方影响较早,来甬传教士对宁波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方面产生过一定影响。1850年,美国著名传教士丁韪良来甬,半年内学会了宁波话。

    为了让更多人尽快学习宁波话,1851年1月,他联合宁波三中创始人哥伯播义和禄赐悦理、岳腓烈等人成立了一个协会,宗旨是“为了确定一个用以把‘宁波口语’写下来的拼音系统”。据语言学家游汝杰研究,这个系统就是用罗马字为宁波话拼音,《鄞邑土音》一书可能诞生于这个时期。

    据英国汉学家、伦敦传教士伟烈亚力的《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记载,《鄞邑土音》作者为哥伯播义,出版时间应早于1857年出版的《宁波土话初学》,后者乃是“经几位传教士的不断增补,由哥伯播义的拼写手册发展而成”。

    游汝杰认为,《鄞邑土音》成书于1857年之前,可能由哥伯播义起草,与其他传教士合作完成,后来的《宁波土话初学》即用此拼音系统。

    镇海区档案馆征集到的《鄞邑土音》,正文第一面即是封面,正文上仅有汉字“鄞邑土音”,没有作者姓名和成书年份,也没有英文名,不能给确认作者身份提供帮助。但是,这本书列明了当时宁波方言音节的具体组合方式,是直接反映开埠时期宁波城区音系的最早资料,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罗马字母拼写、教学汉语的文献之一。

    宁波早年罗马字书籍是吴语区的引领者

    丁韪良等人设计罗马字拼音方案,一直被其他传教士和外国来甬工作者沿用。至1870年,宁波出版的罗马字书籍达50种以上,作者涉及22人。从出版物数量、内容、作者群计,可以说宁波早年的罗马字书籍是整个吴语区甚至全国的引领者。

    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代表徐春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在拟定过程中,吸收和继承了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多种为汉字注音的方式,“为汉字注音,集结了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国家人们的智慧,罗马字注音只是其中一段。掌握罗马字拼音很重要,因为很多和宁波有关的近代文献,都是以罗马字拼音记录和留档的。”徐春伟说,“在这一进程中,宁波人的身影确实不少,如我国首个官方拼音方案注音符号,便是鄞县人马裕藻提议和力推;拉丁化新文字是镇海人方善境在国内推广,并设计第一个方言方案《宁波话拉丁化草案》。”

    这次被寻找到的《鄞邑土音》原书珍藏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并完成电子化。镇海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该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它见证了近现代中国文字改革、语言文字文化发展产生的过程。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陈饰 沈家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