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众志成城 决胜利奇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之抱——宁波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掠影

▲罗李军抱起孩子走向冲锋舟。王思勤 供图

▲吕晓华将老人抱向避灾点。段晓鹏 供图

▲朱勇伟将婴儿抱上车。

吴明霞 供图

    一次次顶着暴雨的肆虐/一次次不顾狂风的咆哮/逆风中来不及戴上雨帽/把小小的生命紧紧一抱……

    8月10日凌晨1点45分,超强台风“利奇马”在距宁波200公里的温岭登陆,成为70年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对宁波影响巨大。在组织群众撤退时,鄞州区东吴镇农技站站长朱勇伟将一名婴儿小心翼翼抱在怀中的照片,让我市著名音乐人陈民宪热泪盈眶,他连夜写下《风雨之抱》,这首诗歌立即刷屏朋友圈,还被录制成歌曲传唱。

    在防御“利奇马”期间,我市党员干部奔赴一线、部队官兵连续作战、市民守望相助、志愿者积极参与,涌现出许多像朱勇伟这样的“风雨之抱”。他们抱起、背起的不仅有孩子,还有老人,不仅有宁波人,还有临海人,他们用“风雨之抱”谱写了一曲防台抗洪的壮歌。

    风雨中,干部抱着婴儿撤离危险区

    8月7日,“利奇马”成为超强台风。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发布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

    52岁的朱勇伟和同事们密切关注着东吴镇每一个村子的动向。

    “西村军江点进大水了,快去!”8月10日一大早,朱勇伟和同事们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到军江点,挨家挨户劝说村民撤离。

    当人们已经撤离后,朱勇伟担心有遗漏,就和3位同事反复排查。“有人在家吗?”上午9点不到,他们走进一个院子,话音刚落,一名男青年走了出来。

    “这里积水了,所有人都要转移。”朱勇伟说。男青年有些犹豫:“台风已经走了,应该没事。”

    原来,男青年是租住在这里的,他的妻子10多天前刚生了孩子。夫妻俩觉得,水不太大,且拖家带口转移不方便。

    朱勇伟往屋里一看,只见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堆满了东西,拖鞋、脸盆都漂浮在水上,积水离床面只有30厘米了,一名女子躺在床上,正哄婴儿。

    “村里没电、没水,积水还在上涨,马上转移到安置点去吧……”在朱勇伟和同事们反复劝说下,男青年终于决定转移。

    朱勇伟进屋用小被子裹起婴儿,小心翼翼将婴儿抱在怀里,朝转移车走去,同事给他和婴儿撑着伞,男青年则背着妻子紧跟其后。

    这一幕,被同事无意中拍了下来,传给了媒体。8月10日晚上,陈民宪从媒体上看到这张照片后,写下了《风雨之抱》。他在诗中写道:像父亲一样举起有力的臂膀/像母亲一样搂在温暖的怀抱/孩子没有了惊吓/没有了哭泣/亲人在绝望中又露出安宁的微笑……

    随着《风雨之抱》被谱曲演唱,朱勇伟也成了“网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勇伟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山路上,战士背着老人急行4公里

    就在朱勇伟抱着婴儿上车的时候,武警宁波支队机动中队士官长谢宏久和战友们正在救援天童寺的僧人和香客。

    位于东吴镇的天童寺有着1700年历史,它曾迎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佛教,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本土化后的佛教送到日本。这样一座名寺,在8月10日遇险。凌晨4点左右,天童寺附近爆发泥石流,洪水穿寺而过,道路被堵,电力中断,300余名僧人、香客被困寺中。

    灾情发生后,谢宏久和他的战友随救援队伍向天童寺进发。他们踩着碎石,趟过激流,搬来石头,在寺前铺了一条石块路,让受困者可以踩着石块转移。

    上午11点许,最后一批游客和僧人即将离寺,有人突然想起,一位瘫痪的老僧人还被困在宿舍。谢宏久和战友吴朝显赶去,推开宿舍门,老僧人正在一位年轻僧人的搀扶下从床上起身。

    “我来背吧,我力气大!”谢宏久对年轻僧人说。大家合力将老僧人放到谢宏久背上。

    由于腿脚不能动,老僧人在谢宏久的背上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下溜,吴朝显就在后面用力托着。一路上,谢宏久不时问老僧人是否难受,需不需要调整一下姿势,老僧人连说没关系。

    下山的路到处是乱石,水流又急,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他们随着转移的人群一路下山,走出约一公里时,道路前方被坍塌的沙石挡住了,只好调头原路返回,另外找路。

    谢宏久累了,吴朝显就接上,两人交替背着老僧人一连走了4公里崎岖山路,终于通过一条小路把老僧人安全送到山下。

    积水中,民兵抱起孩子走向冲锋舟

    如果说朱勇伟、谢宏久、吴朝显的抱与背感动了宁波,那么33岁的民兵罗李军的一抱,则感动了临海。

    “利奇马”登陆后,台州市的千年古城临海变成一片汪洋,老城区积水深约1.5米,几乎全城被淹。临海告急!

    几乎同一时间,宁波救援力量开始集结,民兵和民间救援志愿者连夜赶往临海。

    接到宁波军分区江北人武部支援临海的紧急通知后,居住在江北区慈城镇的罗李军立即随队伍赶到临海。他和另外5名队友组成临时救援队,开着一艘冲锋舟,转移受灾群众。

    8月11日上午10点许,罗李军一行经过一座居民楼附近时,突然听到有人呼救,循声赶去,发现居民楼的一楼已完全被水淹没,三楼有一户人家被困。

    见前门积水超过2米无法进入,罗李军一行开着冲锋舟绕到侧门,踏着积水找到楼梯,直奔三楼。

    主人告诉罗李军,他们一家四口被困在屋里两天了,食物早已吃完,最要命的是,因为孩子母亲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已经没母乳哺育孩子了。

    救援队立刻带这家人下楼转移。从楼梯口到冲锋舟,还需走过积水区。怀抱孩子的女主人望着眼前的积水,踌躇不前,一名队员二话不说,俯下了身背起了这位母亲,罗李军则接过三个月大的婴儿小心抱在胸前,其他队员扶着另外两人,一起前行。

    孩子母亲第一个被送上冲锋舟,她接过罗李军手中的孩子,连声道谢。之后,救援队开着冲锋舟将这户人家安全护送到避灾点。

    这一次支援临海,罗李军所在的救援队连续奋战了9个多小时,转移了近百名受灾群众。

    风雨之抱,防台抗洪中最美的风景

    受“利奇马”影响期间,我市面雨量277毫米,居全省第二,10个区县(市)的14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62.0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3.58亿元……虽然数字是冰冷的,但因有许许多多的“风雨之抱”,让人倍感温暖。

    ——鄞州区东吴镇沙堰村一对夫妇和他们出生才两个多月的双胞胎被困在水深2米多的房内,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东钱湖中队指导员杜保福和队员开来橡皮艇营救,轻轻抱起了两个婴儿。

    ——海曙区龙观镇雪岙村一名94岁的独居老人被困,龙观派出所教导员吕晓华一个“公主抱”,将老人抱向避灾点。

    ——象山县爵溪派出所救援小分队在上进弄5号排查时,发现瘫痪的八旬老人鲍春亚被困,连背带抬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

    “风雨之抱”成了防台抗洪中宁波最美的风景,让无数人泪流满面、奋进前行。正如陈民宪在《风雨之抱》中所写:风雨之抱/让生命有了希望/风雨之抱/让百姓有了依靠/风雨之抱/让初心有了新的答卷/风雨之抱/让爱有了最美的闪耀。

    风雨之后见彩虹,宁波取得防台抗洪工作重大胜利:全市没有接到人员因灾死亡和失联的报告,水库、海塘等重要水利工程总体安全,全市社会秩序良好。8月11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也特意向全市人民致谢。

    如今,全市人民已经投入到了灾后重建的热潮中,那一个个“风雨之抱”也成了大爱之城难忘的记忆,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

    记者 杨静雅 王思勤 殷欣欣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