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海曙区中医医院。记者 孙美星 摄

    遍布乡镇、街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距离百姓最近的健康守护站,也是一座城市医疗健康事业的根基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宁波老市区只有一家基层医疗机构。如今,全市有1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它们遍布城市和乡村,深入山区和海岛,面向基层,各具特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根一线,守护居民健康的初衷从未改变。

    海曙区中医医院:

    这里曾是民间“神医”荟萃的地方

    位于中心城区的海曙区中医医院,因为都是老房子,近些年来在周边CBD高楼的丛林里显得越来越不起眼。但大楼里时而可闻的清幽药香和火爆的人气,使得这家基层医院充满活力。

    海曙区中医医院院长李宗伟告诉记者,医院的前身是海曙区最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苍水联合门诊部,1957年起建立。

    “当时门诊部不大,也就两幢两层楼的房子,有很多厉害的医生,最出名的是牙科、儿科和蛇伤科。”1967年到医院工作的徐开山,刚参加工作时跟着中草药医生当学徒。他回忆,当时苍水联合门诊部的牙医张祖卿,因为每天来找他看牙的人太多,要头一天晚上11点开始排队才能挂到号。老蛇医徐祖青,治疗蛇伤有一套,如今市中医院蛇伤科继承的就是徐祖青的蛇伤治疗学术经验。几十年前,因为潘月清、李老娘等民间儿科名医的加盟,苍水联合门诊部的儿科就很出名。

    1971年,苍水联合诊所改名为苍水卫生防治所。1981年,又改名为苍水卫生院。1985年6月,随着苍水卫生院的牙科越做越好,分离出我市第一所专科性街道卫生院——海曙区口腔病防治院,也就是现在的海曙区口腔医院。

    “苍水卫生院改成海曙区中医医院是2000年的事。”李宗伟告诉记者,如今儿科、针灸科、中医内科和妇科已经成为海曙区中医医院的特色专科。医院一年门诊量达30万人次,日门诊量最高峰1800人次。

    李宗伟告诉记者,位于气象路上的海曙中医医院新院正在建设中,搬迁到新院后,医院的面积将扩大4倍。

    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

    40多年前医院用房才10多间

    岑渭虎,今年75岁,曾任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72年12月,他从部队转业到逍林中心卫生院前身逍林区卫生所工作。“当时我既要看内、外科,还兼着放射科,相当于现在的全科医生。”时隔40多年,他依旧记得很清楚,当时全院共20名职工,整个医院用房加起来才10多个房间。

    1992年6月,逍林中心卫生院搬迁至沙滩路村周塘西街(即目前的院址)。2009年8月,逍林中心卫生院进行原址改扩建,总投资4068万元,总建筑面积13799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1245平方米,总高9层。如今,全院有190余名职工,开放了10余个临床科室,其中耳鼻咽喉科、中医骨伤科被列为慈溪市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设有两个病区,开放床位72张,医院日门急诊量1000多人次。

    虽然名称不断在变

    居民健康守护者的角色从未改变

    据《宁波市卫生志》记载,刚解放时,宁波老市区除了私人诊所外,基层医疗机构只有一家简陋的鄞县卫生院门诊部,接管后改为机关干部诊疗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名字逐渐变迁,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大多为卫生所,同时组织个体医生成立街道、地段联合诊所。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诊所改名为卫生防治所。80年代初改名为卫生院,现在一般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如今,全市拥有1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它们遍布城市和乡村,深入山区和海岛。这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具特色,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记者 孙美星 贺艳 通讯员 沈艳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