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之抱 一次次顶着暴雨的肆虐 一次次不顾狂风的咆哮 逆风中来不及戴上雨帽 把小小的生命紧紧一抱 像父亲一样举起有力的臂膀 像母亲一样搂在温暖的怀抱 孩子没有了惊吓 没有了哭泣 亲人在绝望中又露出安宁的微笑 风雨之抱 让生命有了希望 风雨之抱 让百姓有了依靠 风雨之抱 让初心有了新的答卷 风雨之抱 让爱有了最美的闪耀 抗击台风“利奇马”战役中,鄞州区东吴镇农技站站长朱勇伟怀抱婴儿的照片感动无数人。 宁波晚报新媒体部制作的融媒体产品H5《致敬!宁波逆风者》第一时间选取、嵌入这张照片,刷屏朋友圈。 宁波知名音乐人陈民宪被H5中的音乐、图片、视频感动,以汹涌的创作激情第一时间写下歌词《风雨之抱》,经鄞州区文联火速创作,同名歌曲在24小时内完成制作,掀起新一轮传播。 在其他有关新闻作品的共同推动生发下,“风雨之抱”由点及面,成为整座城市、这个夏天最意味深长的传播现象,给正忙于灾后重建的干部群众带去最温暖的安慰。 从一组照片,到一首短诗,再到一个视频,“风雨之抱”何以成为今夏“爆款”?昨天上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市文联、鄞州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风雨之抱’现象级传播”主题研讨会,邀请东吴镇干部,新闻界、文艺界、学界人士共同就创作背后的故事、新闻现象的产生、传播的路线进行阐发、归纳与总结。 24小时的传播现象 彰显速度与激情 “风雨之抱”传播现象源于一组照片。 8月8日,随着台风“利奇马”脚步临近,宁波媒体人集体进入“台风时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先后派出60余人次的全媒体报道小组奔赴抢险救灾一线,上传了海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8月10日上午9点37分,都市报系区域新闻部记者第一时间将朱勇伟怀抱婴儿的照片上传至融媒体平台,当时距离事发只有大半个小时。因画面极具温情,这张照片迅速在铺天盖地的救灾图片中脱颖而出,被都市报系新媒体后台选中。 当天中午,都市报系新媒体团队迅速创作完成H5作品《致敬!宁波逆风者》,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引发朋友圈刷屏。这个H5作品收录了大量干部在救灾一线转移群众的精彩画面,其中朱勇伟小心翼翼怀抱襁褓婴儿的定格瞬间,打动无数观者。 知名音乐人陈民宪看到这个H5作品后,被音乐、图片、文字的多重“夹击”感动,触发创作灵感,第一时间写作了短诗《风雨之抱》。很快,《风雨之抱》由鄞州区广播电视台资深新闻主播姜琴念诵成配乐诗朗诵,并经鄞州区音协副主席王少鸿、音乐人陈奕奕谱写成歌,由相关人士摄录短视频开启全网转发。整个传播过程,仅用了24小时。 鄞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飞龙将这次传播称为“24小时的速度与激情”,先后在朋友圈4次转发。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方飞龙表示,《风雨之抱》引发的传播现象,得益于融媒体时代各新闻平台不断的推进、推送、传播、扩散,是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特征的体现。 除了上述融媒体产品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制作的H5《感谢!宁波的烈日行者》以及在台风登陆时凌晨2点推送的官方微信,均收获大量阅读和点赞。据统计,台风期间,相关作品在都市报系微信公众号、抖音、企鹅号、甬恋APP等平台播放次数合计达到302.8万次,收获点赞1.6万次。 “风雨之抱”主人公: 我紧紧抱着 一刻也不敢放松 昨天,“风雨之抱”的主人公朱勇伟也来到了研讨会现场,“没想到一张照片感动了那么多人,其实东吴像我这样的人很多,要代表他们,我觉得有点惭愧。” 照片记录的情景,朱勇伟至今历历在目。“10日早上8点多,我们抢险小组到达西村军江抢险点,在一个花坛边的空地下车,积水已淹过大腿,镇村两级人员收到任务分批搜寻没有转移的群众。我负责村东,一户户呼叫、敲门,问转移出来的人里面还有没有人。”这时,朱勇伟碰到一名青年男子,四川口音,像求救一样地说,他老婆还在屋子里坐月子。“我们马上蹚着水过去,看到房子淹了一半,拖鞋、脸盆都浮在水上。房间靠北有一张双人床,妇女和婴儿就躺在床上,我们劝了她10分钟,终于使她同意转移。我抱起小孩,男的背老婆出门。” “我知道,我抱的是一个小孩,不能有任何闪失……我紧紧抱着,又不敢抱太紧,所以走路格外小心。”走在积水中,朱勇伟看不到路,“万一绊倒踩空,大人没关系,小孩怎么办?”朱勇伟说,短短二三十米路,各种念头闪过眼前,每一个细胞都不敢放松。 昨天,“风雨之抱”新闻照片的拍摄者——东吴镇党委委员吴明霞,因忙于灾后整修未到现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吴明霞说:“当时,我坐在车里,老远看到朱勇伟抱着孩子小心翼翼走出来。洪水泛滥,而他就像抱着一件珍贵的物品,小心翼翼。他旁边的干部则为他和孩子打着伞。这个画面瞬间触动了我。”画面定格在吴明霞掏出手机的那刻,“没想到就传开了。” 吴明霞从救援车里接过朱勇伟手里的孩子,低头才发现,孩子脸上皱巴巴的,出生只有十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