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之抱 何以成为“爆款”

“‘风雨之抱’现象级传播”主题研讨会现场。朱尉/摄

本报H5作品《致敬!宁波逆风者》截屏。

    画面背后刻录的是干部群像

    “感谢大家,让我们感到这次救灾不是自己在作战,而是整座城市在一起战斗。”研讨会上,抽空前来的东吴镇党委书记汪辉表达最多的是感谢。

    说起洪灾中的经历和见闻,他几度哽咽。“这场台风对东吴而言可谓500年难遇,东吴镇是全市16个乡镇中降水量最大的一个,天童片区48小时降雨量529毫米,全镇24小时平均降水量330毫米。10日早上4点到6点,降雨量达到216毫米。”他脱口而出的这组数字,让大家倒吸了一口气。

    汪辉表示,“风雨之抱”刻画展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东吴和宁波全市防台抗洪救灾一线所有干部群众的群像。

    东吴镇西村党总支书记傅志康,2013年“菲特”和今年“利奇马”两次台风期间都没有回家,家里两次遭灾,积水50厘米。这次,家里人把自家的300斤大米搬出来,想挡住洪水,但不管用。搬重物时,傅志康的妻子摔了一跤,一只手骨折了,痛了几个小时,但傅志康都顾不上。汪辉劝他回去看一眼,他却说:“我一回去,就出不来了,怎么指挥工作?”

    8月10日深夜,大岩岙水库因被树枝堵住了溢洪道,随时可能有溃坝危险,坚守在大岩岙水库大坝的鄞州区水利局、东吴镇农办和村干部等10人,摸黑爬到坝顶,把自己的安危抛诸脑后,度过了难熬的一夜。因信号中断,他们手里紧紧拽着一面铜锣:一旦出现险情,就以铜锣为信号,紧急疏散群众。

    风雨总会过去,但风雨中最美“逆行者”的形象却跟随“风雨之抱”现象的传播,定格在每个宁波人的心里。

    新闻+文艺 形成裂变效应

    从一场台风到一城抗灾救援,从一张照片到一首短诗、一首歌曲,昨天的研讨会上,陈民宪动情发言,将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文艺作品如何在关键时间点推动城市正能量的传播进行了深刻阐发。在他眼中,《风雨之抱》已成了宁波这座城市、这个夏天最意味深长的传播现象。

    “10日,我夫人将一张‘致敬宁波逆风者’的图片发到朋友圈,并提醒我看。后来,我看到宁波晚报H5的报道,才知道这张图片的出处。当我打开H5的时候,揪心的音乐、传神的图片、温暖的文字一下子打动了我,视觉与听觉互相推进、催人泪下。”陈民宪当即将H5转发到朋友圈,并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镜头有爱,才能拍出这样的画面;笔下有情,才能淌出这样的语言。刷了三遍,一次比一次直抵人心,让我暖意涌来,让我泪流满面。”

    这些年,陈民宪的许多创作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为九寨沟震区导游写《飘扬的导游旗》,到为热爱唱歌的货车司机孙飞群的歌词谱曲、制作,帮他圆梦,到为“挡刀女孩”崔译文写《美丽的勇敢》,再到如今的《风雨之抱》,都是从新闻报道和图片中发现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从而使作品的传播产生裂变效应。“因为一首歌把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推广到全城关注,据我所知,这种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互动,在中国城市里还是非常少见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是这个时代前进的号角,音乐是号角里嘹亮的音符。陈民宪认为,文艺工作者要发时代之先声,必须倾听时代脚步,让自己的心和时代一起跳动,特别是在危难时刻,应在第一时间发出最强音,“作为本土音乐工作者,只有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始终关注民族精神、中国力量、城市风骨,把人民存在的美德、浩荡的气、永恒的情体现出来,我们的作品才会有永不褪色的价值。”

    用最能抵达人心的方式传播优质内容

    “一次次顶着暴雨的肆虐,一次次不顾狂风的咆哮……”当研讨会上响起这首《风雨之抱》时,与会嘉宾再次动容。

    宁波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南志刚从音乐作品角度出发,认为《风雨之抱》歌曲传播的关键在于共情和共鸣,“艺术家抓住了风暴中的暖心瞬间,跟干部同心同在同感。”这种创作是文艺工作者长期对民生关注积累的结果,人民群众也需要这样的作品给予安慰和鼓舞。

    宁波市文联副主席韩利诚分析,这次创作打动人心的,还有人民公仆身上光彩夺目的初心,文艺作品相较新闻是另一种升华,“初心”就是“诗眼”。他认为,“艺术家应增强政治敏感性,使创作紧扣时代主题。”

    研讨会过程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金波心里始终洋溢着温暖、充盈着感动,“‘风雨之抱’现象级传播,是新闻界、媒体界、文艺界通力合作的结果,大家源于感动,忠于使命,完成了一场大爱的接力。这场战役中,各位工作者没有辱没自己的职责,艺术家完成艺术提炼和情感升华,媒体人借助融媒的传播生态不断发力,合力形成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文艺作品和新闻作品。”

    “‘风雨之抱’得到现象级传播,蕴含催人奋进、催人泪下的力量,可称为融媒体时代的成功案例。”金波指出,新闻人应该用手中的笔,书写深情大爱,努力完成更多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融媒体时代,我们要用最能抵达人心的方法、手段,把优质内容传播出去,从而提升城市影响力。”

    记者 薛曹盛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